七一社区        注册

干部莫掉入“精神贿赂”的陷阱

赵霞

2015年12月01日11:3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俗话说,“阿谀人人喜,直言人人嫌”,但是“阿谀这东西,虽然没有牙齿,可是骨头也会给它啃掉”,但是“人在甜言上容易栽跟头,马在软地上易打前失”。所以,人们一定要在“甜言蜜语”面前保持清醒,谨记“良药苦口利于心,忠言逆耳利于行”。

其实,这种一味的“恭维”“阿谀奉承”,有个名词叫“精神贿赂”。它由来已久,而且历史上不乏使用之人。纵观中国历代王朝的帝王、高官,身边总是有一撮人“鞍前马后”“溜须拍马”,而且往往成为“红人”,甚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实他们用的就是“精神贿赂”这一手段。概括起来讲,“精神贿赂”,多是指一些厚颜无耻、心术不正、动机不良之徒,以花言巧语、阿谀奉承的方法和形式来迎合领导,讨得欢心,求得好感,从而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目的的一种伎俩,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给领导“戴高帽”“拍马屁”“抬轿子”。

“精神贿赂”从古至今,之所以能“屡试不爽”,其原因在于,它与赤裸裸的“物质贿赂”相比,有着天然的优势:形式灵活多样、行动比较隐蔽、成本比较低,甚至“一张巧嘴、一个笑脸”就能赢得信任,获得利益。人们普遍爱听好话,而“精神贿赂”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使人们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放松了警惕和戒备,在给自己“戴高帽”“拍马屁”“抬轿子”的人面前,变得“昏昏然、飘飘然”,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走向温柔的“陷阱”,甚至被他人牵着鼻子走。

“精神贿赂”就好比是吸食鸦片,一旦上瘾,危害极大。所以,必须认清“精神贿赂”的实质,警惕身边的“点头哈腰”、阿谀奉承者。尤其是,广大领导干部,更要认清、提防身边的“温柔陷阱”。因为,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权力,很容易成为“小人”搞“精神贿赂”的对象。近几年,不少“落马”的官员都是没能经受住身边人的“精神贿赂”,逐渐走上不归之路的。

因此,笔者认为,要警惕“精神贿赂”的“温柔陷阱”,领导干部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洁身自好,不趋炎附势、卑躬屈膝的媚于人,也要严格自律,防范别人献媚;二是“亲贤人,远小人”,在人才选拔上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不能被表面上的“言语”所迷惑;三是对搞“精神贿赂”者不能“轻饶”,要严厉批评和教育“溜须拍马”之人,让“精神贿赂”者不敢搞“花言巧语、阿谀奉承”那一套。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