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阳光从政当警惕四种不良心态

周一

2015年11月27日16:1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心态决定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当今社会,领导干部主政一方,承担的任务很重、责任很大,面对的挑战很多、压力很大,遇到的陷阱很多、诱惑很大,要履职尽责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心态好不好不仅会左右领导干部立身处世从政的具体行为,也会影响其价值追求、精神状态和工作境界。监管干部应从理顺人的心态这个基本点上入手,针对性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调整行为舵、绷紧作风弦,才能真正打造出作风过硬的优班子好队伍。

警惕弱势心态蔓延,防范干事创业的停滞状态。早在2010年,人民论坛网络调查发现,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部分党政干部之所以认为自己属于“弱势群体”,主要是因为一些干部面对竞争日趋的社会,感到自己面临的工作压力大、得到回报少、条条框框多,自由空间小、各项监督严,自认为处于“边缘化”。这种弱势心态蔓延,容易引起思想消极、工作怠惰、动力不足、工作压力大、没有方向感、对官场失去归属感。因此,这种心态如得不到及时调整,势必会严重影响干部自身形象,影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警惕焦虑心态感染,杜绝急功近利的浮躁状态。面对区域发展的竞赛、信访维稳的高压、“问责风暴”的考验,一些党员干部被“焦”和“躁”的社会思潮所感染同化,“马上成功”、“马上有钱”等“马上体”折射了强烈的焦虑浮躁的社会心态。于是,干部中热衷“短、平、快”,恨不得“一镢头刨出个金娃娃”的急功近利者有之;兴师动众,搞“政绩工程”的好大喜功者有之;架空程序,轻率随意地“拍脑袋”决策者有之;杜撰假创新、伪改革,数字浮夸等压抑不住的政绩冲动者有之。适当的焦虑可以看作是前进的动力,但也要防止过分焦虑带来的不良影响,始终遵循科学规划、稳扎稳打推进发展才是正道。

警惕自满心态滋生,抛弃不学无术的“淡定”状态。目前,有少数干部满足现状、不求上进,或华而不实、眼高手低,或井底之蛙、自以为是,对自己的能力颇为“自信”,毫无一点危机感责任感。早在1939年毛泽东主席就讲过:“我们队伍里边应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本领恐慌”彰显了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对党的自身建设的高度重视。“非学无以广才”,面对“本领恐慌”,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基层干部的思维方式转变、工作能力提高以及工作方法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干部唯有主动适应变化,主动学习,终身学习,自觉提升能力素质,积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才能消除群众疑虑,重新获得群众信任,才能在时代变革中当好“带头人”。

警惕“圈子”心态侵蚀,杜绝结党营私的腐化状态。“熟人好办事”,这是社会普遍认同的规则,熟人之间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如果是中性的,那少数人搞“小圈子”则危害甚大了。搞“小圈子”,往往带有个人目的,想从“圈”中捞取好处,或图办事方便,或图财运亨通,或谋提拔升迁。“小圈子”一旦形成,领导干部行使公共权力就必然出现偏差。一事当前,首先想到“圈”内人的利益,选人用人难免会失去公正。甚至“圈”内人有违法违纪行为,也帮着“遮风挡雨”、化险为夷。“圈子文化”应该是一个中性词。毕竟,人与人之间是存在感情的,所以,这就会有大大小小的“圈子”存在。因此,领导干部可以有“圈子”,但应该是以法律为准绳来约束的“圈子”,不逾越社会道德底线的“圈子”,如此,才是让党和群众放心的“圈子”。

党员干部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勤于拂拭思想“尘埃”,才能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领导、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岗位,才能处理好做人、处世、从政、干事的关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