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文龙
大事难事看担当,也看纪律。
当年,百万大裁军的成功,靠觉悟,也靠纪律。
某军在被宣布撤编后,军首长每天早晨照常带操跑步……他们依然是正正规规的军人!
某军机关大院在移交前夕,路照修,树照栽,基层工作会议照开。军队建设的大局,军队未来的利益,是他们最高的行为准则。
他们不愧为子弟兵,不愧为视纪律如生命的铁军。
非常时刻,需要非常的纪律。今天,新一轮军事领域的变革,要解决的大都是长期积累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涉及权力的分配、利益的调整、体系的重塑,推进起来确实不容易,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纪律来保证。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我军打胜仗靠纪律,应对全面深化改革这场大考同样靠纪律。毛泽东同志说过,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如果说改革的方针、方案、政策是王道,那么我党我军的纪律和规矩就是霸道。令严方可肃军威,命重始足整纲纪。直面改革,纪律底线决不可逾越。
改革来临之际,很多单位都按照纪律要求,对军队资产进行了登记统计,对人事制度进行了反复强调,对资金使用进行了严格管控,体现了很强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前不久,军委巡视组进驻四总部,一个目的就是要严明党的纪律,为军队改革提供作风纪律保证。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划定了纪律的六类“负面清单”,这些都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改革面前,每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多些反躬自问:是不是遵守了政治纪律,有没有“妄议中央”的现象,有没有对改革方案指手画脚,有没有传播政治谣言;是不是遵守了组织纪律,有没有突击提拔干部、调动兵员,有没有以人划线、搞小圈子,有没有不讲组织原则重用身边人;是不是遵守了廉洁纪律,有没有私分公物、变卖军产的现象,有没有突击花钱、违规用钱、挥霍浪费、擅自处理物资装备的情况;是不是遵守了工作纪律,有没有不履行主体责任对部属不管不问的,有没有故意隐瞒单位资产的,有没有泄露改革中的相关秘密的。如果有,必须立即停手,及时纠正。否则,由破纪到破法,再想收手就晚了。
纪律是块铁,谁碰谁流血;纪律是块钢,谁碰谁遭殃。上世纪80年代百万大裁军之所以推进顺利,得益于纪律的约束,也得益于纪律的惩戒。裁军前,全军各级纪委几乎都召开了会议,分别列出了若干“必须”、若干“不准”,层层下达。然而,利益具有不法的本能,仍有个别单位出现了“分田分地真忙”的热闹景象,今天分机动福利费,明天发烤火费,后天又发购买学习资料的党团费。正分得热闹,军委纪委的专职委员带着工作组到了,查明情况后,单位领导作出检讨,相关人员受到纪律处分,该退还的财物如数归公。
当今的改革,不比80年代,一些单位的家底更厚了、资产更多了,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更大了,稍微一划拉,就能把腰包塞得满满的。如果心中无纪律,手上无戒尺,这样那样的跑冒滴漏、跑风漏气,脱纲离谱、脱轨越界就会发生。到头来,就会从“好同志”沦为“阶下囚”。只有坚守国家利益的高线,严守党的纪律的底线,争当忠诚、干净、担当的实干家和弄潮儿,才能在改革大考面前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纪律关乎强军伟业,也关乎改革大业。每名党员干部都要自觉唤醒党纪党规意识,把党纪党规刻印在心上,成为心灵深处的“压舱石”,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如此,则改革必成,强军可期!
(作者单位:96271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