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清水衙门”水不清倒逼落实“两个责任”

林伟

2015年11月10日10:1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诸多政府部门中,人防办并不为普通群众所熟知,在人们的印象中属于“清水衙门”,但就是这样的“清水衙门”,竟然也发生腐败窝案,着实令人胆战心惊。(11月9日《法制日报》)

作为谑语,“清水衙门”是比喻没有油水的机构或地方。事实上,如果权力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任何一个“衙门”都有可能发生腐败。“清水衙门”水不清,成为腐败新动向,就是典型的例证。

譬如:浙江省温州市人防系统腐败窝案,截至目前,温州市检察机关已查办涉案人员16人,令人扼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防办原党组书记、主任朱信义违纪案,涉案金额近1100万元,令人震惊。更让人咋舌的是,一笔扶贫款从市到县被侵吞40%,从县到乡又被克扣40%;一张小农机具秧盘的国家补贴2毛5分,农技站就克扣1毛8分,站长还要贪3分;一个售价数百元的骨灰盒,民政干部也要拿15元回扣……扶贫办、农技推广站、民政局……近年来,腐败现象正向这些人心中的“清水衙门”蔓延,有些部门甚至成了腐败“重灾区”。

常言道,“和尚头上拔不出毛。”这些发生在“清水衙门”里的“离奇”案情,竟然真的在和尚头上也要拔“毛”、也能拔“毛”,这不仅搅乱了人们的视野,更颠覆了人们的认知,“令人拍案惊奇”的字眼儿屡见报端,为我们反复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腐败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扩张性,无论是“清水衙门”,还是“权重衙门”,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和资源,而哪怕是再微小的权力和资源,只要存在权力制约和监督的盲区、死角,就有权力与金钱交换的可能,就有滥用资源和寻租的滋生。

俗话说得好,蟹有蟹路,虾有虾路。生财之道,各有门径。简单分析这些发生在“清水衙门”里的“离奇”案情,我们便能发现,正是因为权力制约的惯性缺失,正是因为权力监督的常态缺位,才养肥了这些从“小偷针”到“大偷牛”的“蚁贪”和“硕鼠”。故此,“清水衙门”水不清现象再次告诫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清水衙门”是不存在的,指望任何一个“衙门”自然而然地处于“清水”状态也是不可能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果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未被“关进制度的笼子”,即便是“油水少”,照样也会“水不清”,乃至成为腐败“重灾区”。

一针不补十针难缝,小洞不补大洞难堵。对“清水衙门”水不清的治理,必须把“两个责任”传至“神经末梢”,紧紧扭住“权力”这一核心要素,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严抓细抓,看清权力运行的本质,祛除罩在“清水衙门”身上的外衣,反腐的拳头不能以权力大小、油水多少、风险高低来分散发力,必须一把尺子量到底,一视同仁、不留死角,做到权力使用到哪里,制约和监督就要跟进到哪里。只有让“两个责任”落地有声、落地生根、久久为功,形成时时处处有检查、有监督、有问责,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使反腐劲风吹进“衙门”的每一个角落,才能真正消除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让“清水衙门”里的权力也没有发飙、任性的机会和能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林伟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