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当给扶贫写下“精”“准”脚本

王青玲

2015年11月05日14:4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响亮地提出,坚持共享发展,保障基本民生,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在“十三五”的蓝图里,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基本标志。

近年来,各地“精准扶贫”的力度空前,在盘活资源、满足农村需要上,发挥了积极有益的作用。然而,在扶贫的现实中也存在不少“不对味”的尴尬。

或是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或是贫困村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亦或是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

各种资金灌注、资源转移,看上去各种“扶贫”措施丰富多彩,内容琳琅满目,但往往因为不接地气,不合实际,出现“昙花一现”、“拔苗助长”,最终落得个“扶不起的阿斗”。根因就在于扶贫政策的“粗放化”执行。

前些日子,在与基层一位负责精准扶贫的工作人员交流时,听到这样一席话:很多干部还不了解扶贫的概念,更没有真正了解扶贫政策。他举例说:一对40多岁的夫妻,好吃懒做导致生活拮据,这样的就不属于贫困户,不是精准扶贫的对象。出于好奇与疑惑,我追问到“这样的群体不正是更应该通过教育让其观念产生改变,进而脱贫吗?”而得到的回复是“教育不是精准扶贫的工作。”

实际上,上述的群体是否应该纳入帮扶的对象?教育是不是精准扶贫应有之义?无论是五中全会的会议精神,还是基层工作的本质本职,答案都是肯定的。不同于低保户、五保户的帮扶理念——资金拨付、政府兜底,精准扶贫更多的是一种“帮”,帮助其增强改善生活的能力,助其自助。

中医里有“望闻问切”把脉病症一说。同样,贫困户如何框定?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民情民愿、实地观察、全局意识是必须的。不能“精准选定”,又怎能“精准施策”、“精准落实”?因学、因残、因灾、因病、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其他,确实是有一套村民评选的标准与程序。但是,正如精准扶贫对象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精准扶贫对象的选定更应该动态把握,做到“精”和“准”。

“不患贫困,而患不问”,“精”在于解决“是不是”的问题。扶贫必须要有“精度”,专项扶贫必须瞄准贫困居民,扶贫资金也必须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民意评选是必要的,但是作为基层干部,更应当基于对政策的了解,在“其他”情况上做出正确的判断。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准”在于把握“全不全”的问题。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准确全面的界定扶贫对象与目标,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前提,也是关键所在。因户施策、因地制宜,只有在“户”与“地”上做实了功课,才能在“策”上事半功倍。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个穿越无数苦难与辉煌岁月的执着梦想,今天已经触手可及。给扶贫注上“精”和“准”的脚本,是脱贫之根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