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始终是群团工作的价值所在。中央和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指导群团组织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明确职责定位、展现自身价值,更好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在大局下思考和行动,就是要求各级群团组织在“四个全面”大战略下思考和行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中担当历史重任、做出积极贡献;就是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目标下思考和行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担当历史重任、做出积极贡献;就是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思考和行动,在坚持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搞好“四个服务”、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工作中担当历史重任、做出积极贡献。
在大局下思考和行动,要强化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努力的方向,是工作的着力点。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自身改革发展中的差距问题,深入思考、积极行动。当前,尤其要敢于直面群团组织机关化等问题和脱离群众等现象,增强自我革新的决心和勇气,抓住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时机,增强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难题,在解决问题中改进工作,使群团组织保持群众组织本色、体现群众工作本质、回归服务群众本位。
在大局下思考和行动,要强化创新意识。时代不同了,世情、国情在变,群团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也发生深刻变化。在市场化、城市化、社会化、信息化进程中,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大量农村人变成了城市人、大量“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社区、“两新”组织快速发展,社会领域异常活跃。群团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加强基层群团组织建设,努力扩大群团组织有效覆盖面。既要继续加强和巩固传统领域的组织体系建设,更要主动在新兴产业、新兴领域和新组织、新群体中,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设置群团组织。要创新方式手段,不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寻找新载体、新渠道,努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首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特大型城市,人口总量大、结构复杂多样,群团组织不能坐等群众找上门,而要主动联系、主动服务,把工作做到每一个角落,把服务送到每一个群众,成为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知心人、贴心人。
在大局下思考和行动,要强化担当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在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决不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群团工作服从党和国家大局,根本任务就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团结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就是从根本上服从党和国家大局。各级党组织、政府组织、社会组织、市场组织都应当团结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这个大局,都不应当置身和游离于这个大局之外。首都群团工作大有可为,全市各级群团组织要不断强化担当意识,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青年生力军、妇女半边天作用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社会长治久安、治理“大城市病”、疏解非首都功能、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