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居敬行简。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蕴含中国几千年来兴邦富民的智慧哲理,也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是改革的着力点,也是发展的动力源。
改革激发动力,放开才有活力。10月1日开始,“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迈出至关重要一步,标志着政府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取得重大进展,对进一步清除创业创新障碍、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府市场管理服务理念转变和工作流程完善,提升政府现代治理能力,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政府施政的要义在“简”,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的关键在“活”。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经济社会等领域的管理方面,还不同程度存在政府职能交叉、审批事项过多、操作流程繁琐、监管缺位越位等诸多问题,特别是长期以来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管得过死,不仅抑制经济发展活力,而且行政成本高,也容易滋生腐败,客观上束缚了市场主体的手脚,增加了群众办事的成本,阻碍了市场活力的释放,越来越成为创新发展的“堵点”、干事创业的“痛点”。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拆“堵点”除“痛点”,简化办事手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创造出可观价值。实现“一照一码”后,变“企业往多个部门跑”为“信息在网上跑”,避免了“冤枉路”,企业全部注册时间从改革前的平均26天缩短到3天,有的甚至“立等可取”。这对于每年上千万新增市场主体来讲,带来的时间价值、就业增加、资金使用效率都将是巨大的。此外,“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让每个企业都有了唯一的身份证,打破了过去各个部门之间的“孤岛”,有利于实现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档案互认,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打下扎实基础。
以问题导向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从体制机制的根源上破解审批“当关”、证明“围城”、公章“旅行”、公文“长征”等突出问题,受到社会广泛称赞特别是广大企业普遍欢迎。但这项改革并不局限于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办事程序、提高百姓投资创业便利化等细节处的“物理性”改革。“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遵循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的经济发展大逻辑,着眼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大局回应深化改革新要求,从职能调整、流程再造、信息共享等多方面进行体制机制的“化学性”整合,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构建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制度体系,必将为激发经济内生动力提供更为有效的制度支撑。
改革不难就不叫改革。要啃下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这个多年想改而没有改的硬骨头,难在部门分割、格局固化,成在打破藩篱、协同推进。随着改革不断深化,越来越多触及部门核心利益、涉及管理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的问题横亘在前,绕不开也躲不过。越是问题错综复杂、利益纠葛交织,就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和魄力。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坚持破中有立,以破促立,在改革中形成科学合理的职能分工和高效运行的协作机制,这是各级政府部门应有的责任担当,也是更好履职的必然选择。
改革关头勇者胜。深化简政放权改革,激发市场发展活力,是一篇牵动全局的大文章。为亿万个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清障搭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无限创造创新能力,就一定能释放和激发出市场源源动力与活力,推动中国经济破茧成蝶、行稳致远,在“三期叠加”的风浪考验中保持中高速航行,迈向中高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