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北京日报评论员:让“枢纽”转起来

——贯彻中央和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

2015年10月12日09:15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让“枢纽”转起来

当前,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对全市群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以及中央和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把握时代脉搏,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不断推动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确保首都群团工作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同步前进。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群团改革发展工作。2009年,在加强社会建设“1+4”文件中,创造性地提出以群团组织为基本骨干和主要依托,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群团创新发展之路。核心内容是,把“枢纽”建起来,让“枢纽”转起来,从而最广泛地把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团结起来,让整个社会发展起来、活跃起来、和谐起来。这是我们应当继续坚持的基本经验和努力方向。

让“枢纽”转起来,首先要把“枢纽”建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让社会发展起来。改革开放以来,“单位人”体制逐渐打破,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也出现了合力不够、秩序混乱的问题。把行业分布广泛、区域流动加快、利益诉求多元、数量日益增长的“社会人”再组织起来,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是党的群团工作面临的新任务。2008年以前,本市市级群团组织有358家分支机构,只占全市社会组织总数的5.03%。2009年以后,全市开始以群团组织为骨干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目前已建立市级36家、区县级211家、街道(乡镇)级403家“枢纽型”社会组织,构建起三级工作体系。市级群团组织分管和联系的社会组织达到11977家,增加了35.5倍,将42.7%的社会组织纳入了群团工作体系。“枢纽”组织的普遍建立,做大做强了群团组织,为更有效地开展群团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让“枢纽”转起来,目的是让群团工作活跃起来,把广大人民群众动员起来,让整个社会更加和谐有序。要以群团组织为骨干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更好地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发展聚合作用、服务管理平台作用,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汇聚起强大正能量。要不断推进群团等社会组织体制改革创新,更好地团结动员群众,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让“枢纽”转起来,关键是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支持,让群团组织在产生内生动力、实现“自转”的同时,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广大人民群众需求,实现“公转”。近年来,本市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建立了“枢纽型”社会组织党建“3+1”机制,加快推进了群团党建工作;市政府建立了社会建设专项资金,用以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有关部门持续组织开展社会组织“公益行”活动,建立了社会组织服务(孵化)体系,加强了社会组织骨干队伍培训。这些重要举措,使首都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群团工作成效明显增强,大大提高了在群众中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刻船不可以索遗剑。”新形势下,首都群团工作既面临大好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群团组织都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密切结合实际、紧密联系群众,与时俱进、创新实践,努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火热实践中建功立业、发挥更大作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李放、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