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事不过夜”最能取信于民

燕凌远

2015年10月08日14:1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0月7日,媒体报道了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3年之间由“乱”到“治”的巨大变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乱”是由于人心涣散,“治”是源于民心凝聚。而其中最打动人心的,就是两个“事不过夜”。

首先是处理问题“事不过夜”。报道称,在全县开展干部队伍作风整顿中,志仲镇党委书记卢某某三次脱岗,被批评、警告;第四次是零时过后检查,他又不在岗,当时县委主要领导就用电话征求各位常委意见,2时40分大家一致同意对卢某某就地免职。清晨6点钟,新任书记到岗。这样的杀伐果断、雷厉风行、不留余地的“事不过夜”,怎能不立竿见影?怎能不让人心服口服?

第二个就是落实精神“事不过夜”。 据报道,每次在省里重大会议后,乐东县委、县政府的领导都是连夜赶回,传达工作精神不过夜。常委们无论在哪里,无论在干啥,接到通知立即赶到,夜里十一二点钟开会是常有的事。这样高效及时的传达,定是原汁原味的“抢鲜版”;这样即知即行的落实,才是全心全意的“为民经”。

做过记者的人都知道,新闻报道的“事不过夜”最能抓住读者、占领先机、赢得信任。因为第一时间的“话语权”决定了宣传导向和受众认知的主流。而在“乐东现象”中,这一法则被很好地“复制”。对违纪干部处理“事不过夜”,就是不给原则“留口子”;对落实精神“事不过夜”,就是不让群众“胡猜疑”。在党政干部管理上“严之又严”,在服务人民群众上“实之又实”,这样的队伍,在落实重大项目、做好具体工作的“打硬仗”中,怎能不“一呼百应”、上下齐心?

笔者所在的县区也有这样一个事例:以往人事部门公开招考工作人员,都是考完几天后公示成绩和入围人员,但随即就会陷入谣言和上访的漩涡,既增加了无效劳动,又损害了政府公信。后来改成连夜阅卷即时公示,第二天一早就“尘埃落定”。特事特办式的“事不过夜”,让流言从此绝踪。考上的和没考上的都夸政府阳光公开、公平公正。

有则寓言名叫《天鹅、大虾和梭鱼》,说的是这三种动物想要拉一辆车,可天鹅伸着脖子要往云里钻,大虾弓着腰儿使劲往后靠,梭鱼一心想往水里跳,尽管都很卖力,但是车子却分毫未动。可见人心不齐,再好的事也难以办成。反过来讲,那就是:人心齐,泰山移。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乐东县实现由“乱”到“治”的华丽转身,最根本的就是取信于民、服务于民、造福于民。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