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解放日报:用改革的思维治“官赖”

麦东

2015年09月29日09:03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用改革的思维治“官赖”

浙江乐清4年出了146名“官赖”,各种身份各种赖法,就是不还钱,不仅敢赖,还敢理直气壮地赖。乐清人民法院不久前发布了一部公职人员涉案执行白皮书,记载了2010年至2014年公职人员涉案执行情况。4年内乐清共有146名公职人员遭执行,标的金额近4.7亿元,总的标的清偿率只有20.57%。

法院强制执行,平均五个人里面只有一个愿意还钱,剩下的人里不乏银行支行行长等领导干部,“官赖”任性至此,对社会的危害性毋庸讳言。治不了“官赖”,治起别人来难免底气不足,人家很容易拿“官赖”的身份为自己开脱。一句“某某某也欠了很多钱,你怎么不去抓”,就将难题抛给了司法部门。

一般认为,公务员队伍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一些,更有道德的自律意识和维护社会法律正义的责任意识,他们不应该成为老赖的主流。同时,不管是党纪还是国法,对公务员的要求也严格一些,哪怕一时失足成了欠债不还的人,也断然没有一赖到底的勇气。

治“官赖”面临的难题都是共通的,而将其归结于司法部门的不作为,也失之简单。很多时候,他们之所以敢于向司法叫板,除了人性的贪婪,恐怕更多的还缘于对官场生态的狡猾利用。

比如单位护短。一些单位的领导护犊子心切,“不给底下人面子就是不给我面子”,把个人的纠纷上升到单位的纠纷,把个人的尊严上升到单位的尊严,于是矛盾升级。个人呢,一个地方待久了,就容易盘根错节,不是门生就是故吏,打一通电话总能找到说情的人,我倒要看看你能奈我何。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拔起一个萝卜带出的是什么样的泥,恐怕谁心里也没底。

对司法体系的运作模式,“官赖”们也可谓知根知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司法部门同样也在官场之中,同样也受着各种官场潜规则的影响。一些地方的司法部门,但凡有人求情往往抹不开面子,关键时刻也不能痛下决心。司法部门自身的独立性都无法保证,又如何来确保法律的公平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司法改革作为依法治国的突破口,意义有多么重大!

根治“官赖”之难,说到底是吏治之难,权力制约之难。“官赖”跟公务员队伍的作风问题及腐败问题一样,都是特权的寄生物,没有特权,自然也就没有“官赖”的生存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治“官赖”,得从破除特权开始。并不是“官赖”有多难治,脸皮有多厚,真正敢与法律正面交锋的人是很少的,而与社会人员相比,公务员群体还有党政体系的制约。有时候,法院传票不一定管用,领导的批评却一定管用,他们更容易在得失之间作出衡量。

这事不外乎两种解决办法,要么让“官赖”不敢赖,要么让“官赖”没法赖。前者说的是能否将权力关进笼子的问题,后者则事关这个“笼子”编得细密与否。司法部门何种程度上能够脱离行政的掣肘,真正独立办案?能否借用司法的力量倒推行政体系的改革?这是“官赖”的命门,也是诸如腐败这些问题的命门。法院如果觉得为难,其实也可以公布名单,看看到底是哪些“官赖”与民意走在相悖的道路上。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李放、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