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玲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日前联合下发通知,以“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为主题,在大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广泛进行抗战历史、抗战精神教育。
与往年不同,抗战成为今年全国中小学“开学第一课”的主题。纪念、传承与发扬抗战精神,青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平年代里,我们少有能近距离感知英雄气的机会,很难一睹抗战遗址的沧桑厚重,很难听听抗战老兵讲亲身所历。这是我们教育的缺陷,也是培养爱国精神的起点。
我们所欠缺的是文化的熏陶。或是瞻仰抗战烈士墓;或是参观抗战博物馆,将课堂搬到历史与现实的情境中,将一幕幕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画卷展现在孩子眼前,唯有了解,才有传承,才有敬畏,才有珍惜。
相比于中小学生,大学教育是价值观、世界观改造形成的重要阶段,当“开学第一课”遇上抗战70年,我们的大学教育又该做些什么呢?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大学生价值观迷茫、信仰缺失致使爱国意识不强,爱国情感不浓。或许引导他们找到对民族使命的认同,找到个人在国家发展中的定位;又或者用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来唤醒沉睡的心灵,激动心底的震撼,寻找一份历史的感动,这样的“第一课”将终身受益。
“青年强则国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接力完成,教育绝不是应景之作。当“开学第一课”遇上抗战70年,我们该做些什么?如何上好“第一课”?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