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宇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秋、国庆两节临近,沉寂一段时间的高档高价烟酒销售行业回暖,部分打着“特供”旗号的烟酒再次升温。
历来“特供”产品背后都是“特权”。一方面,凡是“特供”,都代表了某种特定的权力,都在刻意营造某种稀缺,往往带给消费者“高人一等”的心理暗示,也能带来不一样的消费体验,因此商家对“特供”趋之若鹜。另一方面,“特供”产品定价高昂,且多数不对外销售,更添几份神秘感,一般市民都以买到或享用到“特供”产品为荣。
可是,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两年多,一些带有“特供”、“专供”等标识的高档烟酒销售回暖,似有卷土重来之势。“每逢佳节有‘特供’”,再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中央各部委避讳都怕来不及,“特供”的暖意又是从何而来?
“特供”烟酒销售回暖,根子还是在于特权。一来,禁令当前,享乐之心难断,“四风”屡屡反弹回潮,公款吃喝遮遮掩掩,“特供”烟酒以“定制”、“内参”的名义改头换面。再则,卖惯了“特供”产品的商家,必然难以抵挡“特供”后的高额利润,既然市场有需求,何不顺水推舟?
不得不说,“特供”二字,在商户眼里,就是个“钱”;在消费者眼里,则代表着“权”。既然无法出入端门外,行走午门中,弄点“特供”商品消费下,总负担得起吧?说到底,还是拜官作祟。
眼下,中秋、国庆临近,各地不妨以此为契机,对公款吃喝、人情送礼之风,来次彻底的“整风”。既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从思想上祛除“特供”的权力魅影,又要完善制度规定,形成常态化的监督制约机制,把特权关进制度之笼,以制度刚性彻底铲除“特供”产品的原动力,避免“新瓶装旧酒”,更要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加大对公款吃喝、公款送礼现象的查处和惩处力度,不姑息、不纵容、不放过。
唯此,才能让“特供”产品真正回归商品本质属性,避免“特供”重现江湖、招摇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