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新华社评论员:以“三严三实”激发实干力量

2015年08月12日19:53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新华社评论员:以“三严三实”激发实干力量

“你认为值得的,就去守候!”在扎根农村30多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年的时间里,王桂兰凭着为百姓办事的“实”和对自己近乎苛刻的“严”,尽心尽力守候着自己心爱的家乡和百姓。她以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为己任,几十年如一日地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使昔日的贫困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赢得村民的衷心爱戴,诠释了百姓眼中“最美村官”的定义,标示出群众心中“三严三实”的分量。

一个村很小,小到地图上难以找到;一个村也很大,这里汇集了村民们生产生活的各种实际问题、难题甚至复杂矛盾,检验着村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为民造福的实际能力。在国家治理体系的末梢,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一线,党员干部发挥多大作用、取得多大成绩,取决于能否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始终牢记宗旨使命,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做人、干事、创业。只要自己立得正、行得端,千方百计、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就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带领群众把生产搞上去,把生活改善好。

强基才能固本,固本方可培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基础怎么打牢,基层谁来抓紧?关键要有一支扎根基层、心系群众、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关键要靠干部实打实地带领群众一起干。“百姓谁不爱好官?”从焦裕禄、谷文昌到孔繁森、杨善洲、沈浩,我们党就是因为有一批批牢记根本宗旨、践行为民使命的优秀干部,用“三严三实”标准修身为政干事,才凝聚起改天换地、脱贫致富的实干力量,取得发展一方、造福一方的骄人业绩。

基层天地广阔,却是平凡普通。基层工作不仅需要付出艰辛努力,更要耐得住远离“聚光灯”的寂寞,受得了“两腿泥、一身汗”的艰苦。基层干部直接和群众打交道,面对的问题都很具体。百姓看待干部,就看做人能不能严格自律,为人是不是实实在在,说的和做的一样;群众评价干部,就看能不能拿出有效管用的实招为民排忧解难,不玩花活、不务虚功,把好事办实办成,让群众得到实惠。纵观王桂兰等“最美基层干部”群体,他们把宗旨意识、为民情怀化作努力工作的强大动力,经年累月、矢志不移带领群众苦干实干,忠实践行“三严三实”,有效破解发展难题。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政治品格、人格魅力,所取得的工作成果、发展成绩,成为人民群众心中的一座丰碑,昭示着我们党赢得万众归心的成功密码。

事成于严,业兴于实。按照“三严三实”要求砥砺作风、干事创业,是历史规律的深刻总结,也是使命职责的必然要求。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深水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让中央出台的改革方案、举措落地生效,都需要基层干部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实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没有广大基层干部勇于担当的精神、积极作为的态度、善于作为的能力,各项决策部署就会遭遇“中梗阻”,矛盾问题就会在基层交织叠加、积重难返。必须清醒看到,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干部身上存在的“不在状态”问题当引起高度重视。对于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矛盾躲着行的现象要坚决纠正,对于那些在问题矛盾面前不敢作为、不愿作为、不会作为的干部要及时调整,强化“三严三实”用人导向,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让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干部得到重用,让基层成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施展才干、脱颖而出的广阔舞台。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政党不能没有标杆。“最美基层干部”之所以能立起执政为民的政治标杆,就因为他们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以实干树立了形象、赢得民心,用实际行动写下感人至深的奋斗篇章。事业发展需要更多的好干部,时代和人民呼唤更多的好干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使广大干部见贤思齐蔚然成风,争做群众的贴心人、发展的开路人,率先垂范以上率下,激发干事创业的源源动力,凝聚实干兴邦的磅礴之力,就一定能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新华网北京8月12日电)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