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长江日报:权钱不掺和 何忌“打干亲”

梅明蕾

2015年07月27日08:23   来源:长江日报

原标题:权钱不掺和 何忌“打干亲”

从严治党,党员的禁忌也多了,地方上有时到了五花八门的地步。日前,四川省青神县的300余名党员干部进行不“打干亲”公开宣誓,并签下不准“打干亲”承诺书,明令禁止党员领导干部“打干亲”。

干亲,无血缘关系之“亲”,其种类多矣。但凡有血亲称谓的冠之以一个“干”字,干亲关系便得以成立,如眼下大家常见的,不外干父女(子)、干兄妹(弟)、干母女(子)等等。干亲关系有的是公开的,更多情况下则不大为人所知。往往只因某个事件的触发,某种隐秘的干亲关系才会浮出水面,这也是公众的普遍感知。

各类干亲中,最是干爹和干女儿的关系格外敏感、暧昧。在“年龄不是问题”的今天,出格的异性交往总会引人注目。更何况人所共知的是,郭美美的所谓干爹不过是其金主,她用以孝敬的则是“女儿”的身体;南京原市长季建业,在扬州任职期间与多位女性“打干亲”,包括某酒店客户经理、扬州市发改委和环保局的某些官员,因均为季的“干妹妹”,很快都获得提拔。

“打干亲”的泛利益化其实早就是公开的秘密。除了上述的权、钱与性的直接交易,利用“干亲”关系在人事安排、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方面互相提供方便,以及借节日和红白喜事的契机收受红包,用公款开展组织活动等等,均是屡见不鲜的戏码。直至一些人以“打干亲”为名,拉帮结派,搞小团体,形成“圈子”文化,也都见多不怪。

说到圈子文化,干亲之外,更松散的“圈子”要算同乡会、同学会一类。本来,乡里乡亲,同在外埠发展,不时小聚,或可一解乡愁;难忘同窗共读时的青春时光,走上各个行业后的相会,不免旧梦重温和思想上的激荡。但也毋庸回避,同乡、同学间的互通有无、信息共享和社会资源配置,更是这“会”那“会”重要的功能之一,有时更甚于“打干亲”。因此在位的、财厚的,总会在圈中受到格外追捧。这或是题外话。

回说“打干亲”,其实此不过中国源远流长的人情文化之一。血缘固然乃人伦之基础,但人毕竟更是社会动物,人在情感、智识、义理方面的需求,不可能完全来自血亲,就此而言,血缘的局限也是显见的,所以才会有情同手足、亲如父(母)子一类的补充。传统中的“打干亲”,多出自感恩、意气相投、相互倾慕乃及长辈间深交的延续等,而与权力和钱财少有沾边。这样的干亲,往往不是血亲而胜似血亲,流传下来的诸多动人故事便是明证。

“打干亲”的变味,则是现今的事。缔结干亲的基础无非一个情义,以权、钱为纽带的“打干亲”,又与情义何干。反过来说,若无权钱的掺和,“打干亲”又何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