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贪官出狱后的“能量”从何而来

郑端端

2015年06月04日11:2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以“吹卖嫖赌贪”闻名的湖北天门原市委书记张二江,近日被媒体披露有了新身份:古文献注疏解释专家。据称,在2002年被判处18年有期徒刑的张二江,因积极改造、服刑期间出版4本专著而提前出狱,至今已有5年。

从报道得知,官员落马而余威仍在,有的干部利用假名字坐牢,隐瞒身份,出狱之后,大腹便便,颐指气使,甚至利用“真身份”获得升迁;有的官员出狱后仍收到行贿人的“补偿款”、“压惊费”以示感恩;有的当起了“顾问”,将执法部门的动向,第一时间通报给违法者;有的利用余威出狱后伪造证据,妄图翻案;有的缓刑期满人员重新入编吃“空饷”。如此种种情形虽属个别现象,但如果任其蔓延,对社会的危害不容小觑。

不禁纳闷,贪官出狱后竟能如此“呼风唤雨”,这能量又是从何而来?究其原因:其一,官员的权力余威仍在,商人们考虑到官员通常具有的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丰厚的人脉资源,对社会仍有一定影响力,为了获得重新的认同和信任,些许“瑕疵”丝毫不影响他们巴结逢迎,“一本万利”的诱惑让商人们趋之若鹜。

其二,权力期权化,一些官员在落马之前早早为自己留下后路,积攒人脉,心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态,利用手中权力为他人“多办事”,大搞“长线投资”,以便日后换来“丰厚回报”。在这种权力磁场内,官员即便落马,但人在人情在,人脉资源并未终结。混入商界,从曾经关照过、荫庇过的企业、老板身上“刮羊毛”、索回报,便成为出狱贪官的一条致富捷径。

其三,“兔死狐悲,唇亡齿寒”。2012年7月,江苏阜宁县61名缓刑人员被安置工作引爆舆论场,“入编后或不上班吃空饷,或提前退休(判刑期算连续工龄),退休后享受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生活医疗待遇”。刑满释放人员竟然还能“吃空饷”有“皇粮”,这是哪门子道理?不难看出,其实是官场同僚对腐败官员的同情和理解在作祟,用“公款”在为自己的“私情”买单,让人感觉出一丝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又有一点兔死狐悲的怜悯。

可见,落马官员出狱“受优待”,再现了一幅官场生态图景,官员、富商纠缠,权力、利益交织。对于商人来说,若无利益,怎会对一个“阶下囚”低三下四?由此可见,如何营造出权力良性运行的环境,是治理权力不可回避的长期工程。

事实上,腐败如野草,它会滋生蔓延。制度反腐,就是要通过体制创新来逐步消除管理的“盲区”和“死角”。反腐倡廉要“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要警钟“长”鸣。因此,一方面,反腐败必须延续到贪官出狱后,彻底斩断腐败的“退路”,严惩行贿者,从制度层面剪除受贿者“无恙”的庇护,对受贿者和行贿者要“各打五十大板”,坚决拔出萝卜带出泥,让行贿“渔翁”难得利,从根本上铲除权力寻租、权力期权化的土壤,防止官员出狱后继续享用此前贪腐的“福利”。

另一方面,要牢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的道理,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强化对落马贪官出狱后的监管,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把各项制度完善起来,把法纪规矩严起来,立起来,在执行上硬气起来,打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笼子,用制度的力量将官员的“权力余热”锁进牢笼,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打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

其实,有的官员出狱后也有过着平淡的日子,像曾经名噪一时的“五毒书记”张二江选择了开茶馆,练书法,出版专著的“与世无争”日子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法纪法规从来都是社会和每个人运行的行动指南和准则,不容任何人僭越。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