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已经很努力了,老百姓却还不满意”;“工作干得不错了,群众却还是有意见”;“一心为群众办好事,可他们还是不领情”……近来和一些基层党员干部交流时,常常听到这样的不解、委屈甚至抱怨。党员干部的“自我感觉”和“群众感受”之间出现这样的反差值得重视和思考。
不可否认,党员干部重视群众的感受,时常审视自己的工作是否让群众满意,是有责任感的一种表现。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当“自我感觉”和“群众感受”出现反差时,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改进工作,而不是停留在“不解”、“委屈”甚至心生“抱怨”。
党员干部的“自我感觉”和“群众感受”间为什么会出现反差?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一些党员干部对自己的要求还不够严,工作标准还不够高,还不能满足群众的期待和要求。如此一来,自我感觉的“很努力”、“干得不错”,就难免成为群众眼里的“不够努力”、“干得不好”。
二是一些工作、服务和群众需求不合拍、有偏差,有的甚至背道而驰。一些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不够,做决策、办事情常凭“想当然”,也有一些干部“长官意志”严重,喜欢“替民做主”。如此一来,所做的决策、所干的工作不但“闭门造车,出不合辙”,而且往往干得越起劲,群众越不满意。
三是引导群众的工作做得不深入、不扎实。现实当中,的确有些问题一时难以圆满解决,群众的一些诉求一时难以完全实现,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在尽心尽力干好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解释、说明,达成共识,得到理解。然而,有些同志却对此重视不够,“只管低头拉车”,疏于沟通交流。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所有工作都应交由群众来评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为民办实事对象是“民”,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做到让人民群众参与、让人民群众做主、让人民群众满意,真正使人民群众成为利益主体。因此,消除党员干部“自我感觉”与“群众感受”间的反差,需要党员干部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真正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真正以群众之心为心。
总之,党员干部“自我感觉”与“群众感受”之间的反差,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为此,我们不妨将二者的关系作为衡量作风建设的一个标准——什么时候党员干部“自我感觉”和“群众感受”高度一致、同频共振了,就说明作风建设真的让群众满意了。希望这一刻能够尽快到来,更期盼广大党员干部都能有“群众已经很满意,自己仍然不满意”的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