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解放日报:“促进派”与“促退派”

凌河

2015年05月11日08:32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促进派”与“促退派”

面对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大潮,你是促进派,还是观望派,甚至是促退派?这是放在领导干部面前的问号。上周中央深改组第12次会议,发出了“争当改革促进派”的号召,这就要求每个领导干部交出答卷。

当改革的“促进派”,原是小平同志当年提出的口号。35年前开始的第一轮改革,就是靠着改革的“促进派”才启动、才成功,一大批冲锋陷阵的改革闯将,面对盘根错节的僵化体制,顶着动辄就要问“姓社姓资”的政治风险,勇立潮头,敢破敢立,敢为天下先,敢于吃“第一只螃蟹”,才有了改革的摧枯拉朽。今天的新一轮深化改革,面对体制改革更为错综复杂的“深水区”,面对利益调整更为深刻严峻的“险滩”,也面对形形式式的“中梗阻”与“软钉子”,改革要有真突破,急迫地呼唤“促进派”——只有“大家争当促进派”,深化改革才能真正形成潮流。

当改革的“促进派”,就要“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促进派”就是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僵滞,不囿于陈规旧习,就是有强烈的改革激情和“再也不能拖下去”的紧迫感;“促进派”就是殚精竭虑、夙夜为公地谋求改革,把精力和智慧集中在谋划改革上,决不为一身羽毛、一己毁誉而远避风险,更不为一顶官帽、一点仕途而顾忌重重;“促进派”不但要有勇气,而且要有改革智慧,善于把“摸着石头过河”与科学的顶层设计结合起来,把敢闯敢试与法治思维结合起来,把一马当先与团结多数结合起来;“促进派”不是蛮干乱闯,能吏不是匹夫之勇,作风硬朗也不是“一言堂”乱拍板,更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中央已经明确,“要把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这既是鲜明的好官标准、用人导向,也是对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争当改革促进派”的激励。

改革也会有“促退派”,因此提出当“促进派”并非无的放矢。“促退派”,既有反对改革的“摇头派”,也有不愿改革的“梗阻派”,其实还有更多为官不为、在位不干的“观潮派”。“促退派”现象,不说很普遍,但也决非个别地方、个别层面才有,其中虽少有胆大妄为的,却多有不知不觉者;虽未有公开“跳出来”的,却多有我行我素的。不能不说这是深化改革的一个大阻碍,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促退派”中有一种是“利益派”。因为改革必然要突破利益藩篱,要引起权力格局的深刻调整,尤其要动权力设租寻租护租的土壤和根本,因此有的官员心有“小九九”,打足小算盘,他们抱着手中的“资源”一寸也不肯放弃,顽强地要保护一己一部门的“一亩三分地”,要他“削手中权”、“断腕割肉”、“勇于自我革命”,他是不干的。所以在改革面前,死阻硬扛有之,瞒天过海有之,口是实非也有之,你劝他要以一颗公心看待既得利益得失,要以改革大局看待利益调整,他哪里听得进去?

平心而论,在“促退”的人们中,多数还不是出自一己私心——他们恰恰是“一心为公”呢。有不少同志,在陈旧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定势的老路上走惯了,在“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传统行政模式下做“婆婆”当“千手观音”习惯了,你要他“放”一点权,他就觉得天下将会大乱,“秩序”就会无存,所以还是要“捏在手里”。他的确是“勤政”,是“负责任”的,却往往会把企业、市场与社会的活力搞死。当然还有一个问题,那便是不少官员的“知识老化”和“本领恐慌”。新技术、新业态、新的企业组织方式,包括前卫的交易方式、先进的配置模式,他看不懂,因此“接受不了”,于是“非驴非马”刚一露头,他就要“迎头痛击”,新形态还在胎动,他就“赶紧管住”。一方面是看不懂、看不惯、“看不下去”,另一方面是性急慌忙,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于是有些部门、有的官员,就这样走到了改革的对立面——我想,“上海要有一次新的思想大解放”的呼喊就是针对这类观念与知识陈旧吧,而这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恰恰是一个带有些普遍性的现状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程宏毅、谢磊)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