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婷
为政者,需要具备锐意进取的思想、审时度势的目光、灵活机变的头脑和济世救民的情怀,而这些执政智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抑或是近代优秀的领导者,他们执政的成功都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可以说,读书是为政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好的养料。
有人问,读书是为了什么。其实很简单,读书首先是为了人格的完整。阅读让我们独立、坚强、成熟、开阔、明是非、不偏执,这些都是执政必备的要素。更进一步,书籍散发着人文主义魅力,读书会激发人悲天悯人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怀天下、心系百姓,执政者有了人文主义情怀,才能济世救民,谨慎小心,把老百姓的事儿当事儿,把民间疾苦放在心上。
说到治国、平天下,为政者要想提高执政能力,从政一方,读书是必修功课,也是唯一捷径。“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为政者的一句话、一个命令、一项政策都可能影响一方百姓的福祉。试想,如果为政者肚子里没有墨水、脑袋里空空如也,且不说能够做出多少因地制宜的决策,提出什么合理性建议,就是对于政策的理解也会力不从心。没有深刻的理解,又如何能够灵活多变的执行?因此,为政者应该博古通今、涉猎广泛,才能拥有开阔的视野、明晰的思路,防止执政上的偏差。
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充满着普适性、前瞻性的中华智慧。要想与任何一个伟大的人物、伟大的时代交流,都离不开书籍这个媒介。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正是通过博览群书,借鉴历史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前途、甚至是整个世界的格局。同时,也正是因为毛泽东同志笔下的《论持久战》、《矛盾论》等一系列著作,引导着新的一代又一代执政者引领国家日益昌盛,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时代。由此,读书与执政的相辅相成可见一斑。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执政者在把读书作为陶冶情操的精神追求的同时,也应把读书作为一份为国为民的责任、一项终身学习的事业,要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这是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当然,修齐治平有赖于励学,却又不完全依靠读书,它还要从社会实践中来,从学以致用中来,从人民群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