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给“公堂木偶”添根制度悬丝

江宇

2015年04月15日15:0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占着位子不干事,拿着工资不出力”“不贪不占,啥也不干”“平时做敲钟和尚,遇事当甩手掌柜”……在经济增长放缓、简政放权、高压反腐背景下,部分领导干部却将其当成“为官不为”的理由,平平安安占位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形如“政府摆设”,状如“公堂木偶”。

清代短篇志怪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一则小故事,说一官员死后到阎王面前辩白,自称生前所到之处皆只饮一杯清水,足见清廉。阎王闻之斥道,设官是为兴利除弊,如果不贪腐即是好官,那在公堂中摆设一个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更胜于你?“我虽无功,但总无过”,这名官员的自辩,却沦为当前部分领导干部庸政懒政的最佳借口。

揆诸现实,这种“公堂木偶”式的庸官懒官为数不少,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办事拖沓、推诿扯皮”,或“敷衍塞责、应付了事”,种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行径,更直接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腐败行为一样令群众深恶痛绝。

事实上,“在其位谋其政”本是最基本的为官准则,倘若为官只求干净而不干事,时时处处只想保全自己,该履行的职责不履行,该办的事情不办好,重则祸国,轻则负民,危害不可小觑。

对此庸政懒政顽疾,全国各地相继掀起“治庸治懒”的官场整肃风暴,短期内干部作风的确明显改善。重拳出击下,部分官员也意识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行不通了。然而,“庸懒之疾”具有顽固性,抓得紧就见效,放松了就反弹。因此,“公堂木偶”们也练就了一身“表演”本领,“风暴”来了就轰轰烈烈“改一改”,“风暴”过后“涛声依旧”,难以彻底根治。

说到底,“治庸治懒”难以形成有效震慑力的原因在于整治缺乏制度支撑。一来,部分公务工作职责划分不清晰,多做少做存在很大的弹性空间,以致对党员干部庸政、懒政等不作为的行为也很难清晰界定;二来,岗位竞争机制的“短缺”,也让部分干部丧失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没不同”的干事环境影响下,“得过且过”也成为普遍心态;最后,监督问责机制的“短板”,让群众监督受阻、投诉无门,“公堂木偶”依然我行我素、逍遥自在,尤其是问责的不痛不痒、处罚的蜻蜓点水,更让庸官懒官毫无压力、无所畏惧。

无功就是过,慵懒就是错。让“公堂木偶”们形成这种高度自觉,并非易事,无疑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如此,关键要为“公堂木偶”添加一根制度的悬丝,以制度的严格约束激活思想、增添动力,真正使“既要干净也要干事”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一方面,要明晰权责分工,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的制度化、法定化,让党员干部清楚明白要“为”什么、不“为”有什么,该“为”到什么程度,同时健全完善学习、竞争、激励等制度,敦促党员干部勤政善政,使想“为”者拥有干事创业的舞台。另一方面,要强化监督,高压严治。始终保持治庸治懒的高压态势,重拳出击抓整治,真刀真枪严问责,持之以恒促转变,彻底打碎“公堂木偶”明哲保身的如意算盘,让不想“为”者不敢懒,不能“为”者不敢庸。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