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超
从2007年深圳试水公务员聘任制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先后加入试点行列,引起舆论强烈关注。近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聘任制试点地区普遍存在人员流失率高、“晋升通道”不能打通、考核作用难以发挥等问题。
聘任制的出发点是好的,旨在通过市场化的竞争,增强公务员危机感,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但正如新闻中所描述的,试点地区已出现“人员流失率高”、“晋升遭遇天花板”、“考核变成稻草人”等问题。
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官念”没有转变,一些人总是习惯用老思维去对待新事物,结果导致试点成了“跑步机上的挥汗如雨”,看似大步向前,实则原地不动。
现实中,一些人总是不能以平常心看待公务员这一职业,心底深处还是感觉公务员“不一般”,认为聘任制公务员没在体制内,也没有“铁饭碗”,和委任制有明显差距。如果把公务员当作一种普通职业,想必就不会出现上述的纠结。
聘任制公务员干得好,待遇就升;干的不好,待遇就降,直至解聘,这应该是自然而然的结果,那种“铁饭碗”的思维早该奔向历史的故纸堆。“晋升遭遇天花板”也是由“官念”造成的。为保护委任制公务员的利益,一些地方聘任之初就规定聘任制公务员只能在一个岗位,干得再好也无法晋升。这不仅打击了被聘人员的积极性,也产生了新的不公平。而委任制公务员长期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鲶鱼效应”更无从谈起。
“考核变成稻草人”,也缘于旧“官念”遮盖了真实。由于旧有“官念”的影响,在聘任制公务员的考核中,往往也会出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现象,很少有因为考核得到“差评”而被解聘的。要想真正发挥考核的作用,就必须严格标准、严格程序、重视结果运用,让不符合任职条件的公务员尽快退出,整个干部队伍才能真正“活”起来。只有真正转变“官念”,才能真正踩下聘任制的“油门”,从而在改革的道路上全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