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学者“入阁”,如何迅速摆脱水土不服?

肖玥

2015年03月06日16:0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5年新一轮人事调动中,多名大学校长因步入仕途而备受关注。中共中央办公厅2014年11月《2014-2018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要从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单位里,培养和选拔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舆论认为,“学者从政”或成为中央人事任命的“新常态”。(3月5日 人民网)

当学者不再是学校的“专宠”,当领导不再是管理的“杂家”,“学而优则仕”自然也就成为了新常态。学者作为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学识水平、创造能力的人,既是所在领域的精英和培育者,也是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参谋和助手。受命入阁,从象牙塔跨入政府部门,如何才能迅速摆脱思维惯性,满足知识经济时代里,群众对于官员的新需求?

“学者从政”可谓是“知行合一”的新模式。政学互通的旋转门制度在同一领域实现了“专家学者”向“行政官员”的无缝转型。这既为公务员系统注入了新鲜血液,为人才流动拓宽了上升空间,同时又保证了改革“医者”下刀的“精准”和“稳健”。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履新于熟知的领域,是他们“从政”成功的智识保证,一旦水土不服,难免诱发影响民生的大问题。10年前,郭元晞作为四川的明星学者,是西南财经大学的博导、教授。1998年5月他被推荐到四川德阳市挂职担任副市长以来,几乎参与了从上世纪70年代至1998年四川省的所有重大改革。然而,2003年,他因在官场“水土不服”,卸任重返校园做学问,并把他的市长经历写成了一本名为《市长手记》的书。

“学者从政”之所以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归根结底是无法实现角色的转变。“学者型官员”靠的就是学术,靠的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知识的熟稔掌握,然而,作为行政首长,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专业学识,更重要的是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虽然理论与实践结合需要一个过程,行政管理能力的提升也是一个过程,但如果专家学者无法在转变角色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实现“知行合一”,难免将会在官场中迷失了自我。

要告别“水土不服”,“学者型官员”要以“职场新人”的姿态学会从“零”开始。要重新认识自我,抛掉“精英”的帽子。作为具有象牙塔的“高手”和政府部门里的“新手”双重身份的“学者型官员”,必须摆正心态,虚心学习,不能倚“学识”卖“学识”,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行政管理能力和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要勤下基层,听民声解民意。对于习惯于“闭门造车”的学者,转变角色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走出去”,因而必须让勤下基层成为自己的“名片”;要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对于中央的各项规定政策必须严格执行,避免被“权力的魅力”所征服,走入旁门左道,落得个锒铛入狱的下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