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青
《醒世恒言》中记载了“薛录事鱼服证仙”的故事,颇耐人寻味:录事薛某,高烧中梦见自己变成一条金色鲤鱼,几天不曾觅食,肚中甚是饥饿。此时,正遇一渔夫垂钓,他明知钓饵里有钩子,但终因难耐香饵的诱惑,张嘴吞饵。上钩后犹自嘲:“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好一个“识得破”“忍不过”。“识”是判断是非正误的能力,“忍”是自我控制的能力。所谓“识得破”,就是指面对金钱、权力、美色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和正确的认识。“忍得过”是对诱惑不仅能识其恶,更要能抵其诱。相比而言,前者易后者难。明代刘元卿曾在《贤奕编·警喻》中讲过《猩猩嗜酒》的故事:猩猩聪明强悍,一般情况下很难被捉到,猎人知道猩猩嗜酒,以酒为饵,设下陷阱,猩猩既知酒是诱饵,又知猎人目的,但还是因为贪酒,中了陷阱,送了性命。物是如此,人亦如此。
小不忍则乱大谋。时至今日,只能“识”不能“忍”的官员依然不少。他们之所以经不住权钱色的诱惑,被蚀变质,堕落腐败,大多是因为识不破者极少,忍得过着少之又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对于贪污受贿,都知道是违法犯罪行为。但往往是一念之差,全盘皆输,弄得身败名裂。这“念”差在哪里?就差在“忍不过”。上到老虎贪官,下至乡村污吏,无不如此。
大量事实再次证明,廉洁自律、拒腐防变最关键、最难得的就是“忍得过”。秋子罕以“不贪为宝”,东汉杨震以“四知”拒贿,都是“忍住”了诱惑;李世民以“见利忘命”警告臣属,于谦以“两袖清风”自策自励,也是讲的忍住诱惑;还有那个“悬鱼太守”,爱吃鱼而拒收送鱼,为表拒贿之坚而将下属送来之鱼悬于门首,说是“我不受他鱼,做官自有俸银可以买鱼吃;一旦受贿丢官,没了俸银,想自己买鱼也不可能了”。凡有识之士,能够抵御美物诱惑,见钱不贪,见色不动,拒腐不染,不管是忍于“义理”,还是忍于“名节”、忍于“畏法度”,都是人性的英雄。
识与知是前提,忍和过是关键。“忍得过”是最基本的,每位官员都需要苦练,只有过得了此关,才能无欲则刚,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干部都能做到这一点,铲除腐败现象有何愁、有何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