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莫让“抢红包”变成“新隔阂”

2015年02月27日09: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标题:莫让“抢红包”变成“新隔阂”

  羊年春节最热的关键词,非抢红包莫属。“红包狂欢”从1月底拉开序幕,至今已红红火火持续了近一个月。有人抢得不亦乐乎,也有人抢得心理疲劳——“现在见到群红包都懒得点了”。如此变化不禁让人陷入思考:人们为何逐渐逃离红包?红包大战中我们得到了什么、错过了什么?

  从“不亦乐乎”到“累觉不爱”

  “你抢了多少红包?”成为不少中国人羊年春节问候的新方式。

  据腾讯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微信红包席卷全国,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尤甚。仅除夕一天,微信用户红包总发送量达到10.1亿次,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达到110亿次。

  漫天飞舞的红包让不少人“抢”到手软眼花、“摇”到屏幕粉碎。放下手机,却分外寂寥。抢了200多个红包的福州网友王权安不时向群里发个“反馈”红包,被很多群友追捧为“土豪”,“高帅富的体验感确实不错,激励我越发越多、停不下来,哪怕同学聚会,坐在一起也是发红包。问题在于,一停下来心里空荡荡的。”

  大年初三这天清晨,手机3天不离手、抢了50多个小时微信红包的刘倩雯终于在朋友圈里宣布:“爱在手机关闭时。我要放下手机过一天,回归现实世界。”发完状态,她马上关掉wifi,带着一个堂弟和两个妹妹外出爬山,在没有wifi和红包的大自然中交流情感。

  “一觉醒来,突然觉得抢红包一点意思都没有。回家4天,只顾低头刷手机,都没顾得上陪家人说上几句话。”在回家路上,刘倩雯曾在脑海中憧憬了关于过年的几个场景:一家人围着餐桌调馅、擀皮、包饺子,躺在沙发上边看春晚边吐槽,与兄弟姐妹拆开红包买票看电影……可如今回家过节,下馆子代替了下饺子,抢红包、刷朋友圈代替了看春晚、话家常,探亲更像“签到”,缺席了“走心”的陪伴。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抢红包。红包大战挤压了亲人之间的情感分享,放下手机后,空虚感袭来。可是,年怎能在敷衍中错过?”刘倩雯说。

  是“新民俗”还是“新隔阂”

  “红包狂欢”培养了大批回家过节的“低头族”,只盯屏幕,不陪父母。不少网民感慨:互联网红包堪称春节的“新民俗”。

  曾经的春节,是父母那代人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奢侈”,劳作十天半月亲手炮制出的宅堂繁华,寄托着一家老小一年的渴望。因为只有那一天,可以换新衣、戴新帽、挑花灯、放鞭炮。

  “说到年,脑海里还是老百姓攥着米票、面票、布票、肉票在供应站门口通宵排队的喜气洋洋的场面。拿到年货,母亲姐姐就忙着打年糕了。”84岁的王永祥老人回忆,“碰巧的话,初七初八还有舞狮队来寨里表演。”一回忆年味,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

  47岁的北京市民赵女士说:“不论是年夜饭还是看春晚,笑语喧哗明显少了,没有交流的年,越过越没意思了。”老同学、老朋友干脆建个群,改聊天为抢红包,更有应景的微信聊天表情“请用红包砸我羞辱我”“一不留神,错过几个亿”出现,在聊天群里广为流传。

  人与人之间,看似多了小屏幕上的互动,却少了现实中的交流;多了隔空的热闹,却少了面对面的关怀。手机抢红包的横空出世,虽然令亲友互动变得妙趣横生,却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传统节庆的原滋原味、热火朝天的生活气息。

  而被红包分散了注意力的亲情友情,逐渐让人们感到空虚和不安。听长辈讲一次礼仪,重温一次家庭传统仪式,借“祭祖”“跪拜”等仪式绵延对祖辈的敬畏之心;与老同学坐下来叙一叙旧,相互揭底童年趣事;与亲人谈谈心,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些春节传统的过法,如今似乎变得遥远,“只有贴近传统文化的东西更能唤醒乡愁、孝心与亲情。”赵女士说。

  若不能稳固亲情,恐怕昙花一现

  诚然,互联网红包的走俏和盛行捕捉到了大众的心理与趣味,不少网民表示,“抢红包让大人们找到了儿时的童真”“陪父母一起抢红包拉近了两代人的距离”。然而,那份对运气的好奇和执著引人陶醉,却模糊了传统红包那份真挚祝福、祝愿的痕迹。

  互联网红包固然有趣,传统的春节红包却不止于此。长辈提前买好红纸,折叠成一个信封,在背面写好祝愿,并根据数字的谐音,装进一笔吉利的金额,寄寓对晚辈来年生活的美好祝愿。待大年初一,前来拜年的晚辈一到,把写好了祝愿的红包塞进他们口袋,连同祝愿和福气一起送出去,收获一份心灵的安稳,维系并加深亲情。市民王权安对记者说:“抢红包确实好玩,但适可而止,否则会因冷落家人,留下遗憾。”

  不难发现,红包大战最大的得益者当属互联网巨头,他们通过“红包大战”成功布局了O2O生态系统,培养了一大批用户及其消费习惯,腾讯股价因此大涨近4%。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百姓的“图开心”还是企业的“抢商机”,亲情永远不容错过。

  年,终归还是百变的外形,不变的亲情。不少花样繁多的新民俗,如果不能稳固亲情,大多是昙花一现,产生审美疲劳的人们还将回归到传统的民俗里面。中国民间文艺研究所所长向云驹等专家表示,春节作为一个文化容量巨大的节日,涵盖饮食、书法、对联、龙灯、团圆、祝福吉祥、天人合一等多元的文化元素,民俗是一个逐渐融入、逐渐积累的过程,对传统民俗的理解与认同将在代代传承中逐渐强化。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姚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