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博士返乡”不是知识无力感而是现实很骨感

白峰

2015年02月27日16:1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春节期间,一个上海大学博士生的返乡笔记《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媒体疯传,截至昨晚9点,该文在微信公众号“市政厅”上阅读量已超过4 .6万多次。近似“疯狂”的转发量让作者王磊光感到不安和不理解,在他看来这只是一个媒体事件,自己不过是“不小心卷入了其中”。 2015年2月25日《南方都市报》

此文热议的背后是争论,是作者“知识的无力感”的观点引发的论争。当然,此文虽然关注的是中国农村的现状,但在文章里似乎流露出的是知识的无力,也是乡情的减少,因此,一篇署名为“古鱼”的《又一篇博士生返乡笔记:从一而终的稳定生活更可怕》在澎湃新闻发布,以另一位来自乡村的文科博士生视角看乡村。可在古鱼看来读大学的观念应该改一改:“无论乡村还是城市,读书不会无用,因为知识是有用的,读过大学的人相对而言会有更高的成长空间,以后贡献越大,拿钱也就越多,而不是一毕业就能兑现很多钱或一毕业就加入体制内获得某种‘人上人’的身份优越感。”

到底是知识无用,还是知识无力,这些争论都是些多余,知识的力量不一定就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来,也不一定就能从一篇文章,或者一篇返乡笔记里表现出来,即便是乡村的生活,乡村有乡村人的活法,那些农村人都不是大学生,更不是博士,但有些人的生活知识生活经验阅历胜过博士,不比博士差,其难道是没有知识的表现吗?

知识是一个综合因素,衡量知识的不是文凭,不是你身上的标签,是什么博士,是什么研究生,或者说是经济学生,文化学者,往往知识就在生活中,也在现实中,更是在幸福中,有知识与没知识不一样,有文化与没有文化不一样,但是知识也不是简单的一篇文章,也不一种生活,而是多样的,更是全面的,这样的知识也是知识。

至于博士的返乡笔记里反映的农村现象,或者说是情怯,或者说是乡愁,都是知识与现实之间的一种距离和差距,并非是知识的无力,而是现实的多样和差别,不是知识的无力感,而是现实很骨感。

一位博士生的书本知识是丰富的,但要应用在农村生活上实践上,可能是找错了对象,有出入也有差距,可一位农民的书本知识几乎为零,但其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知识却是丰富的,其知道什么节气干什么,也知道什么地里种什么庄稼,其应用在农村生活的各方面,就能起重要作用,而且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博士返乡的笔记也好,思考也罢,是把农村看到的见到的听到的那种情那种生活如实记录了下来,其也没有对农村的知识妄加评论,所反映出来的不是知识的无力,而是现实的很复杂,不是知识的无力感,而是现实很骨感而已。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渭水河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