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习近平的“四封信”与李克强的“一瓢水”

巴桂茹

2015年02月16日14:0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民网2月15日报道,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从1969年到1975年,习近平在这里度过了7年知青岁月,从1975年离开梁家河村,距今已有40年。40年间,习近平从未中断过和梁家河村的联系,曾4次给梁家河村回信,表达惦念之情。

从表达对插队生活的怀念,到期待村里搞好项目开发,从对村里变化感到由衷欣慰,到对灾后重建的牵挂与叮咛,“四封信”虽内容不同,但情怀始终如一,写就的都是对父老乡亲的牵挂与惦念。“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无论是初谙世事的“青葱少年”,还是成熟稳重的“地方大员”,乃至如今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引路人,40年来,习近平对父老乡亲、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历久弥坚、有增无减。他心里牵挂着的,不只是他曾插队七年的梁家河,还有千千万万个他去过或没去过的“梁家河”,这些“梁家河”集合起来,就汇成了他执著追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每个中国人都过上幸福生活,才是他最终的奋斗目标。

感动于总书记“四封信传递40年温情”的同时,人民网上另一篇关于李克强总理进山看望贵州侗寨贫困户,并自掏腰包给乡亲们送年货的报道同样温暖人心。报道中特别提到了一个细节:李克强走进村民吴龙乾家简陋的厨房,拧开水龙头,用水瓢接水细细察看水质,同时叮嘱有关负责人,“让山区群众喝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这是政府的硬承诺,绝不能打折扣”。

身为日理万机的大国总理,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放弃了自己的休息以及和家人的团聚,不远万里来到侗寨贫困户家中,细致到“用水瓢接水细细察看水质”,关心的不只是山区群众的饮水安全,更是贫困群体的安危冷暖。在侗寨慰问期间,从答应“增加补贴”给村医吃上定心丸,到承诺为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出新政,再到与跟拍的小“粉丝”亲切合影,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无不透露出总理对人民群众深深的关爱。正是这份关爱,让总理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其实,不管是总书记传递深情厚谊的“四封信”,还是总理心系贫困群众生活状况的“一瓢水”,展现的都是党中央对人民群众深切的关怀和满腔的挚爱。期盼每名党员干部都能像总书记和总理那样,一心为民,敢于担当,胸中有至高无上的群众地位,心里有至真至纯的百姓情怀。如此,才能始终把群众当亲人,才能永远做“群众路线”的践行者。

优秀共产党员孔繁森有句名言:“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这一点,总书记做到了,总理也做到了,作为党员干部的我们,做到了吗?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