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泽
最近,网上盛传这样一篇文章,说很多中国游客去日本都要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电吹风、刀具等生活用品。有网友惊呼,去国外买这些小玩意儿,中国制造实在太没面子了!也有网友反驳,别看不起中国制造,是中国消费者追求洋品牌的心态在作祟。而在笔者看来,这一怪象背后或许还有深层原因。(2月9日 《人民日报》)
汉时的茶叶、唐朝的丝绸、明代的瓷器,是“中国制造”全盛时期的象征。如今,“中国制造”再次走出国门,成为又一响亮的品牌。可是,最近国人赴日抢购马桶盖的怪像却是击中了“中国制造”的“痛点”。对此,有人认为去国外买小玩意儿的消费者有崇洋媚外的嫌疑。然而,笔者认为,“中国制造”还需创新供给来激活消费需求。
国外的马桶盖等小玩意儿确实与众不同。据介绍,赴日抢购的马桶盖具有抗菌、可冲洗和座圈瞬间加热等贴心功能。不得不承认,我国的马桶盖并没有此种功能。可见,赴日够买马桶盖的行为是需求所致,并非崇洋媚外。同时,为“中国制造”敲响了警钟。
此外,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我国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已基本结束,马桶盖现象恰恰说明我国日渐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难以在国内得到满足。不只是消费方面,虽然我国已经告别供给不足的年代,但依赖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优势进行加工制造获利的现象依旧很普遍。不论是消费,还是供给,都需要创新。
“世上本无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制造”的影响力,作为企业,一要在研发方面下工夫,只有技术和理念的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产品就不会日薄西山;二要在销售方面多努力,只有形成品牌,产品定当名扬四海。与此同时,政府应提高供给管理能力以促进供给创新,为企业创新供给提供保障。
赴日抢购马桶盖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行为,还有关创新文化,更涉及国家形象。在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只有将“中国制造”化身为“中国创造”,让我国的产品和服务更加国际化,这样才能更符合消费者需求,进而走在时代的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