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宇芳
1月28日,郑州再迎降雪,多处立交桥道路结冰。在解放路立交桥上,由于坡路雪多,车辆打滑,几名守在这里的人以50-100元不等的价格收费推车,沿途司机不得不给钱求帮助。一场降雪,能让“推车人”赚到几百元。(1月29日人民网)
近年来,每逢冬季下雪,城市中不乏一批人“蹲守”在交通要道的上坡路段,准备推车赚钱,推一辆车收费50-100元不等。沿途司机苦于车辆打滑难行,不得不给钱求推车。不少人因此感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那么,雪天推车收费真的就如媒体所说,是在“趁雪打劫”吗?
实际上,曾经有一家网站对此做过调查,参与投票的七成网友都认为雪天推车应该收费,并不认为这是“趁雪打劫”。诚然,一百元钱对于急着开车的司机来说并不算多,对于大冷天推车的人来说却是一小笔不错的收入,双方各取所需,有何不可?更何况,推车人付出了辛苦的劳动,获得劳动报酬不是天经地义的吗?何必非要将这一市场行为上升到道德范畴?
其实,在我们身边并不是只有收费才帮忙的“推车人”,更多人还是乐于无偿帮助他人的,这些“无名英雄”默默帮助了他人之后,并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也没有索要“劳务费”,他们更是这个社会的“正能量”,更值得人们“点赞”。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雪天提供“推车服务”的人就是“负能量”。开车人有回家的需求,推车人提供推车的服务,原本就是单纯的“供需关系”,不应该随便扣上“打劫”的帽子,更不应该大肆批判。多一分理解与包容,比坐在电脑前当一个“键盘侠”要好得多,不是吗?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任何事都要讲究一个“度”,雪天推车的收费标准并非固定,却也不能漫天要价,否则就真的成了“趁雪打劫”了。重要的是,交通部门应做好雪天的预案,让开车人回家的路能更加畅通,短时间内实在无法清除路面积雪的话,也要注意引导推车人的行为,坚决杜绝漫天要价。总之,特殊天气下提供特殊服务,并为此收取小额的费用,或许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雪中送炭”,实在不该被扣上“打劫”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