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任性的转校风波,荡出教育不公的社会现实

徐刈

2015年01月29日15:4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媒体曝光湖南大学一次性接收17名外校硕士生转入该校就读,他们从排名低于湖南大学的吉首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校转出,公众质疑存在“暗箱操作”和腐败问题。湖南大学通报,决定撤销同意这17名外校研究生转学的决定,并启动调查追责程序。(人民网,1月27日)

一直以来,教育都牵动着国民的敏感神经,教育公平都是人们孜孜不倦谈论的话题。时至今日,我们处处讲公平,可是什么时候能够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这似乎又成了一个得不到回音的“傻帽”问题。可是回到上述事情本身上,又怎么不令人愤懑。

转学过程手续齐备,程序合法。却又在东窗事发之后马上撤销同意书,如此朝三暮四,性情不定,让人情何以堪?从普通院校转学到了211、985重点院校,如此“大跃进”式的转学,竟然未经选拔、未经公示。转学事件的背后是不是又存在什么“猫腻儿”?还未等这件事彻底发酵,湖南大学居然不攻自破的以撤销同意的行动来将大家的猜测坐实,其背后的教育体系腐败暴露无遗。再顺藤摸瓜,也就不难想到后面“不适应山区气候”“方便照顾老爹”“对油画过敏”“饭菜太辣”这样的奇葩理由的出现了。

这样暗渡陈仓的转学理由,其始作俑者实在应当追溯到教育部指定的行文法规,对学校实行高矮层级划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为转学留出了政策空间: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如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的,可以申请转学。我们可以发现“特殊困难”其实是相当模糊的,缺少参照标准和审核明细。此次事件正好折射出现阶段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不平等现象,正是对学校实行“三六九等”的划分,成为了教育腐败、教育不公的有力推手。

其实,国家最初确定“985”“211”,目的很纯粹,仅仅是为了让一部分学校先强大起来,再带动其他学校共同发展,这就如同中国经济一样,两极分化越显严重。政策的过于倾斜,导致教育资源过度集中于“985”、“211”。虽然教育部已三令五申招聘单位不得以“211”“985”来筛选学生,实际上的招聘形势仍然未得到根本改观。

我们所努力奋斗的社会是一个共产主义的大同社会,教育要实现共享、平等,让每一个人享受到符合自身需要的教育。

为此,笔者以为教育部门应当对高等教育结构进行调整规划,对教育资源实现有效配置,同时也应当从制度设计层面查漏补缺,明晰标准,堵住漏洞,加大公示与监督力度。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