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疆
自2013年以来,从甘肃中部特困地区到内蒙古棚户区,再到云南鲁甸地震灾区,习近平为何三次新年考察之行都选在困难地区?其用意便是关心底层百姓的生活需求,体现出的正是党和政府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总书记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为民真情。
按照国人传统,新年所做的第一件事往往被喻为一整年的行动轨迹,可以说,习总书记每逢新年必访困,实质上是对为民排忧解难立下了开年之志。“为民”二字从来都是党员干部所必须牢记的宗旨,毫无疑问,为民宗旨不会因时间的交替而变更,此次总书记将鲁甸灾区作为离京考察首站,其意义则是体察民之所困、民之所急,正如他在鲁甸所问到,“安置好没?能不能吃上一口热饭?孩子有没有学上?”等等问题,虽为寥寥数语,却问进了灾区群众的心里,寒冬之下亦流露出爱民暖意。
同样,作为各级党员干部,为民之承诺自不必说,但如何真正做到常怀为民之心,长行为民之实却值得深思。此次总书记的鲁甸之行,嘘寒问暖之余,一再叮嘱当地干部落实好灾后重建工作,扶贫工作不能搞形式主义,毕竟,只有真切实在的回馈才是为民承诺的最好兑现,这也正是群众最为肯定和期盼的利己夙愿。
以民为本,是习近平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而无微不至和事必躬亲正是以民为本的具体表现。在鲁甸之行中,无论是走访社区安置点,还是摸棉被、揭锅盖,种种细节让群众感到的是党的关怀,是领导的心连心。通俗来讲,群众对于“为民”最质朴的理解,终要还原到实实在在的利民上来。
时下,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成效有目共睹,但考量作风的评议主体仍在群众一方,其考评依据正是如何化解问题矛盾,走出贫困僵局。还应认识到的是,奉公和为民二者素来密不可分,习总书记已迈出体察民情、民困的第一步,接下来,各级党员干部还须以此明志,扛住肩上的为民责任重担,从细、从实将民之所盼、民之所忧铭记于心,以实际行动走出为民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