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别把会议讲话时间长短和领导重视程度挂钩

任仲然

2015年01月19日08:4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开会和讲话的长短,与内容的多少有很直接的关系,与内容的重要与否有一定的间接关系。会议讲话的内容多则长,内容少则短,但内容重要不一定很长,内容不重要则越短越好。

但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会议及领导讲话,不知不觉地陷入了一个误区,用会议时间的长短、讲话字数的多少,来证明会议的重要和领导的重视与否。这个钩挂得日趋紧密,会议越开越长,致使许多人怕开会,替会逃会的现象不少。会上讲的人负担重,会下听的人负担更重,上上下下都有苦难言。

当然,不是所有的会议都是越短越好,也不是时间长的会议和讲话都不好。什么会议的讲话该长,什么会议的讲话该短,不能一概而论,有如下几类会议讲话不宜长。

一般来说,应急性会议和讲话不宜长,长了不但无助于事,而且还会误大事。应对突发事件的会议必须争分夺秒,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一锤定音。这类会议和讲话长了,会错过应急处置的最佳时机。某日某官员召开应对网络舆情的紧急会议,从通知开会到会议结束,整整用了五个小时,网上舆情早就泛滥得不可收拾了。

对专项工作部署安排的会议和讲话不宜长,长了就会拉拉杂杂,事无巨细。这类会议和讲话要紧紧围绕一个主题,不必面面俱到,不宜东拉西扯,更不能信口开河。一件事就是一件事,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作出安排,提出要求即可。部署专项工作,可以不讲“重大意义”,也可以不讲“如何统一认识”,主要是把干什么、怎么干的要求讲明白就行。现在流行的领导讲话有个八股结构,那就是第一部分肯定要讲意义讲认识,讲那些不言自明的大道理。其实,这些讲话的意义和认识部分可以略去。

程序性、例行性、现场性的会议和讲话不宜长,长了效果也不太好。该走的程序认真走,例行的事情认真办,但不要实际联系了理论,理论又联系了实际,搞出很多节外生枝的事儿。有现场参观的会议,不可同类典型重复看,相同经验反复介绍,而领导讲话的内容又超出会议的主题,有高度没深度,空泛冗长。一般来说,程序性、例行性和现场会议,都应该开成“快实短”的会议。

那么,其他类型的会议和讲话是否就可以用长来衡量其对某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呢?这也大可不必。一般来讲,除党代会和人大、政协“两会”外,地方及部门的会议多数半天就足够了。

如果会议有领导讲话、现场观摩、经验介绍、表彰奖励,两个半天应该绰绰有余。就会场听的效果而言,领导的即席讲话十五分钟以内最佳,一般会议领导讲话控制在二十五分钟为宜,重要会议的主报告一个小时也足够。

一般的会议开过一天半,参会人员就会进入疲劳期。讲话长过两个小时,少数听者就会瞌睡,多数听者也会走神。这可称为会议或讲话的边际递减规律,超过一定时间,会议和讲话越长效果越差。

对某项工作是重视还是不重视,功夫切不可用在开长会、讲长话上,而是要用在开短会讲针对性强的话,讲有力度的话,讲特别管用的话上来。会议的设计和筹备要打破常规,不能以会议时间和领导讲话的长短来说明会议有多么重要,要尽量把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和程序压缩掉,讲话一定要直奔主题。

一个会议最好只有一个主题和一个主旨讲话。会议上的发言,必须有时间限制,一般不要超过十分钟。研究具体问题的会议,应该展开讨论充分听取各方意见,集思广益。但会议主持者要善于把握会议进程,不开只有议论没有结论的会议,防止泛泛而谈漫无边际的发言。

此外我还想说,跳出开会和讲话时间长就是重视的怪圈,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和严格把关。特别是主要领导要乐于开短会,善于讲短话,旗帜鲜明地反对搞会议游戏和做表面文章。地方和部门开会都会因“一把手”的风格而异,“一把手”开短会讲短话的风格形成了,其他官员的会风和话风就能因此而改变。

开会和讲话上行下效的效应历来如此。可开可不开的会,坚持不开;可讲可不讲的话,坚决不讲;可长可短的会,一定要短;可长可短的讲话,一定不能长。

走马灯式的开会肯定烦死人,马拉松式的讲话可能害死人。前几年,某会议代表站在集体合影的高台上听领导讲话,室内不通风闷热难捱,四十分钟后有三人当场休克晕倒,差点就出了人命。会议开出了这种效果,是不是可叹可悲啊!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任仲然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