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莫让过节慰问打了自己“耳光”

商骅池

2015年01月12日14:1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握手递上米和面,寒暄拍照展笑颜。三五分钟走一户,群众说啥没听见……又近新春,这种给困难群众“送温暖”的场景,在一些地方开始频现。(据1月12日人民日报)

每逢春节,一些领导总是领着米和面“扎堆”去慰问困难群众。关怀群众给困难群众送温暖,这的确很有必要,但是,去年慰问这家,今年还是这家,那么我们就值得反思了,是群众“不愿”脱困呢,还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没能帮助群众脱困呢?

一些领导显然把过节慰问当成了“亲民秀场”,慰问的对象不重要,重要的是“困难群众”要有“真情流露”,媒体能捕捉到“亮点”,重要的是这样能塑造“亲民形象”,得到上级认可。由此,还造就了一些“慰问专业户”,颇具讽刺。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没有解决困难根本性问题的情况下,年年如是做,总给人一种“自打耳光”的感觉。“慰问”不“问需”,这样的送“温暖”怎么能让群众真的“温暖”呢?

领导慰问要和基层调研相结合,不能只去看贫困,去“可怜”群众,关键还要探究贫苦的原因在哪里,发展的困难有哪些。是因为劳动技能缺乏难以就业,还是经济形势不好收入下滑,是农产品缺乏竞争力,还是市场开拓不足,是因病返贫,还是因灾致贫……这些都了解清楚了,才能对症下药,不能只顾照相,急着放下米再去“赶场”。

“一袋米”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慰问更要问计、问需,要了解群众的诉求,要用更多的智慧思考如何提升劳动者技能,增加产品附加值,怎样加速经济发展,开拓多元市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如何改善劳动环境,提升待遇水平,怎样保障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让群众一直生活在“温暖”里,这样的政绩更胜过千百袋米的“慰问”。

莫再“天真”地以为“一袋米”就能迷惑大众的眼睛,就能让群众看到了亲民爱民的一面,其实,这也可能正暴露了我们工作的“短板”。别让作秀式的“慰问”打了自己“耳光”,唯有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困难,才是真正的送温暖。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