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红
岁末年初,是人事调整的频繁期。近期,中央集中调整了一批重量级官员,透露出一些用人新信号。一是新老交替常态化,二是踏实做事的干部受肯定,少数民族干部获重用。(据1月7日新华网)
干部选任,不仅干部关注,人民群众也迫切关注。把好干部选拔好,是各级组织部门肩负的神圣使命和职责所在。怎么定位“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曾描绘了好干部的“标准像”,那就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毋庸讳言,对于干部的使用问题,历来遭人诟病。特别是在中央“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下,一批“老虎”“苍蝇”违法乱纪的事实暴露在阳光下,让我们对那些“带病提拔”“边腐边升”干部深恶痛绝、嗤之以鼻。
如何让好干部选得上、用得好、用当其时?这次中央集中调整了一批重量级官员,一个鲜明的信号就是“让有为者有位”。对那些对党忠诚、默默无闻、脚踏实地、一门心思干事创业的好干部,组织上决不会让老实人“吃亏”,更不会让埋头做事者“流汗又流泪”,而是优先把他们提拔起来,放在更加重要的岗位上,更好地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人民群众服务。
不可否认,在过去的选人用人上看,“伯乐相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批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一些投机钻营者眼里,“拼搏不如拼爹”“能力不如关系”“做事不如作秀”“干的不如看的”,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这种“占山头”“搞小圈子”攀附关系的“官油子”得尽好处、占尽便宜,而一批公道正派、踏实干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好干部受到打压排挤。任由滋生蔓延,只能是陷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的悲剧中。让有为者有位,就是要让投机钻营取巧者无门,转变干部选任方式,靠制度选人,纳入法治的轨道上来,杜绝干部选任上的“一言堂”,让那些以事业为重,以群众利益为重,多做打基础、谋长远事情,多做为党分忧、为民谋利事情的好干部选得上、用得好。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则蔚然成风。”让有为者有位,这里的“有为”,并不是指过去所谓的“政绩”,而是指中组部坚持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这里的“有为”,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追求,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一种理想信念。在这种舆论环境的引导下,相信才能体现公平正义,激发起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让干部“如履薄冰、夙兴夜寐、一心为民”,始终牢记宗旨,永葆政治本色。
相关专题 |
· 惠斯春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