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泽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社会蓝皮书》。调查显示,毕业一年后,约三成90后大学毕业生居住面积不足20平方米,但他们更希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不愿做房奴。更看重个人价值的90后大学毕业生,可能成为“不买房一代”。(12月29日 人民日报)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房子是财产概念中的重中之重,当有了一定财富积累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买房置地。然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当下的90后毕业生有可能成为“不买房的一代”,一改过去传统观念。对于“不买房的一代”,在笔者看来,这是进步也是无奈。
跳出“有房才幸福”的传统思维,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既是个人选择,也是社会蓬勃进取的活力所在。一方面,与其背负沉重的房贷压力,年轻人更愿意将资金用于创业或是更有意义的事,这有利于年轻人有更从容、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长。另一方面,“不买房的一代”呈现出了消费观念的转型,对于培育一个成熟、理性的房地产市场同样具有促进作用。
然而,“不买房的一代”也是一种无奈。“不买房的一代”同样也是买不起房的一代,即便90后的观念再如何新潮,住房依旧是刚需。当囊中羞涩遇上房价过高,租房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更划算,不买房就成了暂时规避巨大经济压力的“避难所”。
“不买房”是新形势下年轻人暂时的人生选择。在鼓励年轻人转变思想观念的同时,相关部门也该读懂“不买房一代”的无奈。一要增加限价房的供给,减轻年轻人买房还贷的压力;二要建立租房补贴的劳动保障机制,使年轻人在买房过渡期能有所居。
有房子不见得就是“家”,但房子能为“家”遮风避雨。“不买房的一代”的“任性”选择,是年轻人在社会转型期的正确选择,但也需要政府部门“给力”,让年轻人也能实现“住有所居”,莫让“不买房的一代”成为“无奈的一代”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