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岚
临近退休,频频利用自己的权力或影响力为他人“打招呼”牟取利益,大肆受贿千万余元。24日,江西新余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周建华被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以受贿罪改判无期徒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12月25日)
人们往往会用“人走茶凉”来形容“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官场常态,而“影子腐败”却是“人走茶依然不凉”的反常状态,如一场深重的官场“雾霾”,使人感到讶异、窒息。
通常情况下,钱权交易,官商勾结,贪污腐化,以权谋私,这些一幕幕上演的官场“恶局”总是自然而然地与手握重权、监管缺失息息相关,“没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成为公权力腐化,领导干部堕落的“罪魁祸首”。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当“影子腐败”再次粉墨登场,权力腐化的后续影响力却“虽死犹生”时常任性嚣张,官场“雾霾”不只是权力在手时随意撒野的必然之痛,更有腐化污浊,难以拔除的余毒未清,又岂能再容丝毫的“麻痹大意”。
一些领导干部因退休、辞职、调任等原因离开原先的重要岗位后,仍然千方百计施展自己的余威,大搞权钱交易,为个人或亲朋好友谋取利益,违法乱纪,这样暗沉污浊的“影子”来去之间总有些挥之不去的味道。从退休高官阜新市原市委书记王亚忱,利用自己在任时的影响力,损人利己违法违纪,到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原副局长殷国元,在退休后大肆索贿受贿,再到深圳市南山区法院前审判员杨某,在辞职三年后收受他人贿赂50万元,今又有江西新余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周建华在“二线职务”上大发余威,大肆受贿千万余元。不知还有多少这样的剧目,正在酝酿,又即将上演?
比起之前案发的“二线官员”来说,周建华在“二线职务”上是更加炙手可热,门庭若市,疯狂敛财,收受贿赂就高达90多次,上千万元,其“余威”可见一斑。退居官员“打招呼”的神奇作用,却仍然可以令唯利是图的老板们趋之若鹜,甚至其影响力辐射到了其他在职领导干部的升迁前程。可见,余毒“影子”腐化的破坏力绝对不容小觑。
或许有人会觉得,比起位高权重,手握财务人事大权,进而贪污腐化的在职大小官员们来说,“影子腐败”还只是冰山一角,占据不了“主流形式”,不必大惊小怪。但是,此类“影子”事件带给官场生态的阵痛,无疑会让人们感到更加可怕。有权之时大肆以权谋利,贪污腐化,“退位”之后依然可以余威不减,反而更加隐蔽,更容易钻进法律法规的漏洞空子,逃入监管的盲区,以至于变本加厉,这种“意味深长”,绵延不绝的影响力,如官场权力腐化毒瘤的“变种”,如除不尽的“阴霾”,笼罩着贪腐与法纪博弈的现实空间,有种无法言喻,无法呼吸的痛感。
这种痛,令人震惊、困惑、压抑、无法呼吸清明的空气,无法感受阳光法治的温暖,急需如该案这般重拳出击,驱除散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