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经济“新常态”还需政绩“新导向”

刘忠友

2014年12月26日15: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迈进今年的12月,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各地的经济工作会议也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与召开之中。让人感觉到,频率使用最多的两个词是:“新常态”、“经济新作为”。湖北今年前三季度,一些经济主要指标增速均居全国前十、中部第一,面对中国经济的新变化、新态势,湖北砥柱中流,提出实现新常态下湖北经济的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新作为,意味着过去的经济行为中,还存在一些不合时宜、不利发展的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滞碍着经济发展的健康有序运行。今年是“深改元年”,明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这既是一个新的历史条件,也是经济发展的新的机遇。实现新常态下的新的作为,需要适度调整政绩导向,为新的经济常态扫除思想误区和实践障碍。

解决好“土地财政”的问题。很多地方的发展,主要依赖土地财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土地收入成为地方经济的主要来源,必然导致这一阶段对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弱化,这是一种不科学发展的结构模式。简单打个比方来讲,就像是一个人长得不够匀称,不该胖的地方“欲遏不能”,想要胖的地方“望穿秋水”。有的地方看到土地收益见效快,挖空心思搞着土地的出让或者变卖,由此来彰显政绩,这种导向不可取。

解决好“唯GDP”的问题。十八大以来,“四唯”的导向似乎有所转变,但这种改变仍然只是停留在理念上。比如在“GDP”的问题上,口号上不唯“GDP”,但在客观评价上仍然以“GDP”为唯一核心,有的甚至刻意找托词,直呼不唯“GDP”,并不是不要“GDP”。这种心态,其实就是从骨子里透出的“唯GDP论”,其带来的最大弊端就是,助长了急功近利,滋生了数字游戏,容易导致忽视民生事业发展。由此看来,适度调整对“GDP”考核导向,显得尤为重要。

解决好“断后式发展”的问题。所谓断后式发展,就是在现阶段,把以后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发展空间和发展资源消耗掉,通俗地讲,就是“吃掉了子孙饭”。比如说,为了眼前的工业发展利益,破坏了生态环境,让子孙后代来还账、买单;还比如,把大宗的土地出让殆尽,进行的是“一锤子买卖”,让子孙既没有土地发展空间,也没有地租收入,这些“利在当代、害在千秋”的事情,实在是做不得。政绩导向中,对这种发展不仅不能奖励,而且还要惩罚、问责。

解决好“一个标准考核”的问题。经济发展总是会存在地区差异,因此在政绩导向,或者在制定经济考核指标时,要区别对待,不能整齐划一。这不同于列兵打仗,必须统一行动听指挥。比如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区、纯农业发展区,与经济开发园区的不仅不在一个考评层次,而且可能拉开的距离很大。十八大以来提出,对限制开发区和生态脆弱的贫困县,取消“GDP”考核,笔者认为,这就是政绩导向的一个进步。

经济新常态,尚需政绩新导向。这个新导向,不仅要适应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也要适应经济发展的内规律。如此,首先就要构建一个科学的理论导向,其次是要制定这种导向下的评价标准,其三就是要强化政绩考核,让过去那些不合规律、不利发展的因素,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只有“政绩导向”与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规律合拍,经济新常态就能实现经济新作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