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惊诧于中储粮“腐败窝案”持续发酵

倪洋军

2014年12月22日16:5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曾惊动全国的“中储粮河南腐败窝案”,仍在持续发酵。仅12月19日一天,中储粮河南分公司驻马店直属库3名“粮官”被处理。初步统计,中央巡视后,中储粮至少有6名“粮官”被处理。(2014年12月20日新京报)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国风·魏风·硕鼠》中的这些诗句至今仍让我们过目难忘。对于吃着国家皇粮、执掌着国家粮食储备大权的国家干部和为人民守卫粮食的“粮官”,不好好地履行职责、为民服务,却监守自盗、贪赃枉法,大肆侵吞国家资产,成了地地道道、人人喊打的“过街大老鼠”,实在令人痛心。而更令人惊诧的是,居然成了一查一大帮、一抓一大片的“腐败窝案”,并且在中央巡视后持续发酵,陆续有“粮官”落马。正如中央巡视组所反馈的,这其中暴露出了诸多积弊尘垢。

内部监督管理不够严格。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大凡贪官腐败堕落,都因其手中的权力长期处于无人能管的状态。对于中储粮系统,滥用职权,收受“红包”,给粮农“打白条”等情况屡有发生,暴露出了在公司内部监督管理的漏洞。同时,上级部门的不作为、监督不力,也是导致基层公司腐败案件高发多发的重要原因。如果不是中央巡视组的进驻以及严查,所谓的“腐败窝案”可能还被系统内“藏着”。故此,要想杜绝类似“腐败窝案”,必须下大力气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制约体制机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纪检监察力量比较薄弱。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纪检监察力量的配备以及执纪监督责任的履行,在一些基层特别是像中储粮系统这样的基层公司,常常被忽视,或者说被削弱。一方面,在公司法人负责制的大背景下,中储粮基层公司的纪检监察干部常常被边缘化;另一方面,缺乏中央和上级派驻纪检组,也是纪检监察力量难以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而戒备森严的中储粮系统,社会监督、群众监督更是无法“介入”。因而,必须强化公司的纪检监察力量,并给予其行使职责的空间,从而共同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抓早抓小抓细抓常。

弄虚作假问题时有发生。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是一些官员逐渐沦为贪官的“看家本领”。在粮食收购、储备、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如果失去监督、缺少管理,都容易被一些心存侥幸、心生贪婪的干部、工作人员从中做手脚、玩把戏。瞒报、虚报、多开、滥开等弄虚作假、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在一些中储粮基层公司时有发生,甚至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久而久之,一些贪渎“粮官”便会胆子越来越大、手段越来越疯狂,甚至有些“粮官”连中央领导也敢骗了。弄虚作假,是政绩观扭曲的表现,更是利欲熏心的外化。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中储粮公司这样的大系统,更加不能忘记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决杜绝弄虚作假。

良好政治生态没有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良好的政治生态,可以凝心聚力,鼓舞士气,激发斗志,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抓好班子、带好队伍,集中精力、形成合力,激发起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一些系统、领域、单位、部门中,缺乏以上率下、以身作则;奋发有为、抓牢实干;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良好从政环境,干部之间、职工之间,不能始终弘扬主旋律、发挥正能量,而常常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甚至“你贪我贪大家贪”,集体无意识、集体无廉耻。可以想见,中储粮基层公司“腐败窝案”高发多发,与系统内未能形成良好政治生态有着不无重要的关系。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为官者、从政者乃至一切从业者,都必须始终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心莫贪,贪心必起祸”的训条,严于律己,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提高社会公信度,开风气之先,创至善之业。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倪洋军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