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安文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上个月,习总书记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这一次,则在“三个全面”基础上,增加了“全面从严治党”。(12月16日人民网)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两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不断清晰,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笔者认为, 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 寓意治国理政要“新作为”,要求党员干部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实现美丽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治国理政要“新作为”,就要在实现全面小康上展现新风貌。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了“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绘制了路线图,各级正在抓好落实、扎实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如期实现全面小康,任重而道远,绝不能有丝毫松劲思想,最根本的还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进一步增强责任和勇气,进一步保持信心和定力,乘胜追击、乘势而为,持之以恒、驰而不息,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和毅力,推进实现全面小康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切实以抓落实的新风貌确保目标早日实现。
治国理政要“新作为”,就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上作出新成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党员干部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上主动谋“进”,不仅要把已出台的重大改革落实好,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让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有效转化为发展新动力。在提倡和鼓励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对于个别领域、少数地区形成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要做好面上推广工作,扩大区域发展、领域工作成果的覆盖面、辐射面。要围绕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深化改革,推出一批适应新常态规律特点、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高质量的改革方案,稳妥有序推进,释放更大的“改革红利”,以开放新动力、新空间引领新常态,取得新成效。
治国理政要“新作为”,就要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创造新业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这一历史命题,提到了关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关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强调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把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使用“指挥棒”的重要内容,使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真正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因此,党员干部要坚决向一切固有的利益藩篱宣战,着力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始终对宪法法律始终怀有敬畏之心,严格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使各项行政行为有法可依、于法有据。要结合实际提出推进依法治省、治市、治县的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目标任务,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法治突破,从而有力保障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加快建设”。
治国理政要“新作为”,就要在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中竖立新标杆。党员干部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主心骨,要真正作好表率、树立榜样,切实把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位。要抓好党性和道德教育,拧紧思想总开关,补足精神之钙,确保党员干部精神上不跑冒滴漏。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各项组织纪律,强化各方面监督力度,做到不漏人、不缺项、不掉链。要始终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保持对腐败零容忍的高压态势。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进一步扎紧制度的笼子,不留暗门、不开天窗,让党纪国法真正成为带电高压线,让干实事、勇担当、敢作为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共识和自觉。
未来之路不会一片坦途,但命运终将眷顾为之不懈奋斗的人们。党员干部只要切实将责任扛起来,把工作做起来,用务实行动推进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伟大的复兴之梦定能早日实现,一个繁荣富强文明的中国必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关专题 |
·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