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挂职干部”应把视角放到“职”上

赵霞

2014年12月15日15:2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等8名党外高知到北京市政府部门、市属国有企业挂职“厅官”。什么是挂职?谁能去挂职?挂职是否意味升迁?昨日,新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查询相关文件并采访多个政府部门。(新华网)

“挂职”通常被看做是一种培养干部的方式。可以说,从延安时期起,我党就十分重视干部“深入基层”“挂职锻炼”。近几年,挂职锻炼的力度逐渐加大,挂职锻炼的机会增加、挂职锻炼的人数增多、挂职锻炼的领域拓宽,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更是把“基层经验”“挂职经历”视为干部考核、提升的重要指标。然而,从“挂职”的现状来看,部分“挂职干部”对“挂职”的理解并不到位,造成其在“挂职”期间,“心思踏实不下来”“身体沉不下去”,仅把自己看成挂职单位的“过客”,只有“挂上”,而没有“履职”,甚至是将“挂职”当做日后“升迁”的“镀金”方式。

“挂职”对于“挂职干部”和“挂职单位”来讲,本是一种互利双赢的好决策。但是,部分“挂职干部”过分看重“挂”,而不是“职”。这一视角的偏差,一方面违背了中央设置“挂职”这一培养方式的初衷,不利于干部的成长、锻炼;另一方面,挂职干部“不认真”“不踏实”“不负责”的“挂职”态度和“挂职”工作,严重地影响了干部队伍的形象,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做好对“挂职”的解读工作,重视“挂职”中的“职”,引导挂职干部“挂”的“实”,“挂”的“真”。

挂职干部应“做好”自身的“职务”。“职”字很重要的一项含义就是“职务”。“挂职”,首先就要求挂职干部做好自己所“挂”的职务,尽职尽责。在思想上,挂职干部要重视“挂职”,把挂职单位当做自己的单位,把所挂之职当做自己的本职。只有这样,挂职干部才能克服挂职的“镀金”想法。在工作上,挂职干部应“沉得下去”,对工作真抓实干,做好上级政策的“下达”工作和基层情况的“上传”工作,摆脱“做客”心态。

挂职干部应“用好”手中的“职权”。“挂职”是一种机会,一种锻炼,既可以开拓视野,又可以积累经验,因此,挂职干部应“用好”手中的权力,不辜负组织和人民对自身的信任与期望。而不能利用到上级锻炼的机会“拉关系,利用到基层磨练的机会“搞圈子”,利用到企业历练的机会“捞银子”。作为重点的培养对象,挂职干部必须珍惜机会,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用好”手中权力,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