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习近平提“大气候小气候”引人思考

胡军

2014年12月15日15:1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江苏调研时强调,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各级党组织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通过营造良好小气候促进大气候进一步形成。(据12月15日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出台八项规定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着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全面推行依法治国战略,约束力越来越强,“紧箍咒”越来越紧,改作风、守规矩、反腐败成为一种新常态,得到党内外的一致拥护和支持,一种从严治党的大气候已经形成。

气候影响人,人也影响气候。良好从政生态的营造,离不开良好的大气候,也离不开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干部的小气候。坚持从严治党,不仅要看中央怎么部署、全国怎么贯彻,还要看基层怎么落实、干部怎么行动。只有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政治生态搞好了,才能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反之,如果小气候恶劣,就会产生“破窗效应”,形成连锁反应,导致整个政治生态的恶化。

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制造者。不可否认,一些地方小气候之所以不如人意,与领导干部有很大的关联。有的管党员、管干部不够严格,对存在的问题不愿大胆揭露、不敢较真碰硬;有的搞家长制和“一言堂”,在党内生活中喜听奉承、厌闻谏声,出现逢迎讨好的问题;有的不能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信奉“你好我好大家好”,害怕得罪人,遇到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不敢去开展思想斗争,听任各种错误思想自由发展等。这种庸俗化的小气候,往往成为党内生活的腐蚀剂,败坏党的风气,腐蚀干部思想,削弱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损害党的形象和事业。任其发展,对党的建设危害甚烈,在群众中影响很坏。

气候有大小之分,环境有远近之别。影响一个干部成长的因素有很多,但周边的环境影响很大。有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些部门和单位,由于“圈子文化”的盛行,或拉帮结派,或结盟抱团,或江湖义气,或排斥异己,结果害己害人。从近年来查处的贪腐案件来看,串案、窝案等“塌方式腐败”触目惊心,一个贪官被查处后,往往“拔起萝卜带出泥”,查出一批腐败分子。这些人缺乏党性观念与组织纪律,互相利用,互相拉拢,结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这种山头主义的“小圈子”,必然演变为严重危害政治生态的雾霾,造成从政环境逐渐恶劣,不仅影响干部的成长,也影响事业的发展。

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坚持从严治党,既要营造风清气正的大气候,也要建设月朗人正的小气候。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自觉地用“四个服从”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允许自行其是、自私自利,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真正把一个个小的环境营造好,把一件件小的事情做好,以小成大,以小聚大,从而让从严治党成为全体党员干部共同执著追求的好生态。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干越白丁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