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明
这两天,杭州市余杭区的郑先生很生气,因为他读小学的女儿不久前拿了一张通知单回家,上面写的大意是有一位儿童文学作家要来学校讲学售书,要求家长写好回执单带回学校。郑先生认为,这是变相的营销。(12月9日 《现代金报》)
平心而论,“名家校园行”是一件很阳光、很正能量的事。对于少年儿童来说,通过与名家面对面交流,不仅能碰撞出想读书、爱读书的火花,而且能树立信心、解除疑惑。但讲学之后,进行签售会,一下子把“名家校园行”的格调拉低不少。试问,露出一点本事后,就立刻诱惑同学购买,这与在各小区兜售不粘锅的小贩有何区别?
笔者并不是刻意贬低签售会,但这种一厢情愿的签售会,确实让人很反感。以本案为例,虽然校方表示是自愿购书,但是通知单是学校下发的,在通知单的内容里还写明了“让孩子带好书款自主购买”这样的语句。哪个家长看后都担心,如果不买会不会驳了老师的面子?因此,对于家长而言,推荐书单其实是买书提示,而要家长填回执单,就是逼迫家长表态。试想,家长接受“城下之盟”式买书后,能不反感?可能,家长掏钱的动作是自然的,但内心却是不自然的。
据校方解释,“名家校园行”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小学生能与作家面对面地交流,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然而,倘若主办方只是为了卖书而交流,“名家校园行”注定会沦为“铜臭行”。试想,一个2小时的活动,卖书占了一小时。另外一个小时在打软广告,那么讲座还有什么“传道授业解惑”的功效?这样的讲座是学生需要的交流方式么?
当然,在阅读快餐化,知识碎片化的当下,让知识进校园,促阅读成习惯是一件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事。谁也不能否认,主办方的善意初衷。但各种商业环节成为“名家校园行”的标配后,必然会让活动变形、走样。有关方面一定要谨防不自愿的签售会糟蹋了“名家校园行”。因此,让“校园行”干净起来,远离充满铜臭味的签售会是件刻不容缓的事。
让知识归知识,让商业归商业,这样的校园行,才是我们期待的“名家校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