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端端
台州温岭网友“小云”,昨天跟踪了一位残疾乞丐一个多小时,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原先瘫痪的乞丐,数着讨来的钱,起身行走,拦了辆公交车回家了。“你是不是碰到什么困难了?需要帮助吗?”“小云”问。他希望可以提供更多的帮助。没想到,乞丐不耐烦地说:“你能帮助啥?不要挡我财路!你有这个能力吗?”(12月8日《钱江晚报》)
网友“小云”一声帮助的问候,却遭遇了“乞丐”的白眼,本来善心善行的他却被“不要挡我财路”的怒斥所惊恐,接下来他对“乞丐”进行了多时间段、多角度的跟踪拍摄,结局是,一个曾“可怜兮兮”的匍匐前行的“乞丐”,卸妆后,瞬间笑眯眯地“直立行走”了,可谓是“完美变身”。
近年来,屡有曝光各种职业乞丐的“风光生活”,或出入于高档酒店、或一身名牌、或一部豪车。近日人民网报道,有四个乞丐从南昌搭乘飞机来重庆乞讨,其中一人竟然用的手机是iphone6,这让无数行善者心中荡起层层忧伤,让心怀善念的人“情何以堪”。
我们用乞丐来形容那些因为肢体残障,失去了劳动能力的人;或是家庭破败、贫病交加、完全失去生活依靠的人;或是孤苦弃儿,鳏寡无依,只得靠人施舍赖以为生者。我们熟知的乞丐是他们放下尊严去主动以乞讨的方式生活,而大众对于乞丐往往会基于怜悯给予施舍。而当行乞成为了一种职业,甚至成为了高收入的职业时,让人感到“揪心”的同时更让人感到无比的“伤心”。
其实,诸如这样的职业乞讨者“乐不思蜀”拿着高“收入”的时候,却在潜移默化中“消费”着人们的善心,这只会让社会秩序变得紊乱,人情变得更加冷漠,一些行善的人甚至不再愿意对真正的乞讨者进行施舍,本能地对乞讨者产生反感情绪,进而可能让那些真正走投无路需要帮忙的人失去获得帮助的机会。
因此,笔者认为,善行中那个冷漠的“别挡我财路”更是刺痛了人们的爱心,职业乞丐的高收入纵容了其自身的好吃懒做,不符合正常的财富观,这也让那些自立自强的低收入者感到心酸,“假乞丐”的高收入现象伤害了社会的良心,有损社会公平与正义。相关部门对“假乞丐”的放纵,其实是对善良市民的不负责,也是对社会良知的亵渎,必须对其严厉打击。
一言以蔽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若路遇乞讨者,切忌立马“大发善心”,要多个“心眼”,仔细分辨,不要随意给乞讨者金钱,滥施爱心,助长这些假乞丐的乞讨行为,可以帮助乞讨者联系救助站、慈善机构、给他们一些食物充饥,铲除“职业乞讨者”滋生的“土壤”,对发现的“假乞丐”积极向公安机关举报。
其次,各级民政、残联、公安、城管等职能部门要对乞讨者的真实身份和个人财产进行核实登记,做好真乞丐的安置收留工作,同时加大检查及惩罚力度,出重拳,严厉打击利用乞丐身份牟取非法利益的“幕后黑手”,维护文明健康有序的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