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真查实核”拧干领导个人事项“水分”

刘政

2014年12月08日16:0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据新华社消息,今年以来,各级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填报的个人有关事项情况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了抽查核实。中央组织部已抽查核实中管干部、省部级后备干部等1550名,各地各单位已抽查核实厅局级、县处级领导干部60170名。截至目前,因抽查核实发现存在问题,已有5名拟提拔中管干部、数十名拟提拔厅局级和县处级考察对象被取消提拔资格。

身为领导干部,既然手握人民交予的权力,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且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缺乏阳光监督的权力,极易异化成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魔杖”,也极易滋生出各类腐败问题。事实上,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一旦被打开“腐化缺口”,就会面临全面失控的危险,且权力越大,危害也就随之倍增。所以,越是高级领导干部,越要防止出现倍数增长的“灯下黑效应”。

一直以来,如何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将领导干部置于阳光监督之下,始终都是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有效掌握领导干部的婚姻、出国(境)、收入、房产、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多个方面的个人有关事项,对于充分了解和掌握领导干部动态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干部的苗头性问题,从而对领导干部形成动态有效的全面监督,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这也正是中办、国办于2010年5月修订印发《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的重要原因。

然而,唯有真实有效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信息才具有参考性和实际价值。自《规定》印发以来,尽管各地层层抓落实,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也在有效推进中,但过程流于形式、效果不够明显,甚至是结果背离制度初衷的情况却逐步显现出来。曾有一段时间,由于缺乏对领导干部报告事项内容的监督核实,导致不少地方出现推行制度“乱抓一气”,领导干部信息“虚实混杂”的问题。如此一来,大量虚假信息的出现,不但不利于对领导干部个人事项的有效掌握,更是令投机者变得越发胆大妄为。更有甚者,每年借助虚假信息“打掩护”,实际上依旧我行我素、投机钻营。

我们看到,为了有效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彻底消除干部虚报、瞒报信息的问题,经中央同意,中组部牵头建立了由13个职能部门参加的抽查核实联系工作机制,在全国范围内也基本形成组织人事部门协调一致、上下联动的工作运行机制和有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信息查询机制。在具体抽查核实中,对填报不规范或错报、漏报的,一律要求干部重新填报或限期补报,对未如实填报的,一律要求领导干部本人作出说明,并根据说明情况由组织人事部门干部监督和干部工作机构研究提出是否影响任用的意见。如此严格规范的核查,有效确保了领导干部个人事项的准确性。

除了对各地领导干部的报告事项进行认真核查外,各级组织部门更是高度重视结果运用,对有意瞒报的,不予提拔任用,不列入后备干部人选,对发现违规问题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对涉嫌违纪违法的,将问题线索移交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有效增强了工作的震慑力。对于抽查核实工作的具体成效,从工作中的一组组数字我们就不难看出。事实上,推行任何一项制度,执行力越强,制度的生命力也就越强。在此期间,对于违反制度规则行为的惩处力越大,制度的权威性、约束力也就越大。可以说,通过“真查实核”,拧干领导个人事项的“水分”,就是为领导干部戴上了更紧的“紧箍咒”,更是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更强的“推动力”。下一步,应进一步扩大抽查范围和抽查结果应用,真正让领导干部个人事项信息成为确保阳光监督的重要手段。如此一来,阳光监督下的清风正气也就会越积越多,最终形成良好的政治气候。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