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根治“官心病”首先要靠自疗

陈波

2014年12月03日16:3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今年1月至9月,至少已有32名官员自杀或排除他杀可能的事件见诸媒体;10月,又发生了5名官员自杀事件。焦虑、敌意、偏执、抑郁,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精神疾病,越来越多地纠缠着公职人员。(廉政瞭望)

“官心病”用来比喻流行在官员间的一种心理、精神疾病,为谋求仕途上升空间绞尽脑汁,心理负担加重;因职位与预期不匹配,郁郁寡欢;为掩盖贪腐事实,整日担惊受怕;退休后难以纾解“官本位”思想,造成内心不平衡种种……

都是身患“官心病”的表现。个人的“官心病”影响的是心理健康,但集体的“官心病”发作,对干部群体素质和政治风气培养都有致命性的打击。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人有七情六欲心理疾病也就趁虚而入,说到底“官心病”的起源就是个人对七情六欲的掌握不够,若想根治“官心病”关键要靠自我治疗。

有很多公务员抱怨工作压力极大,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于上级对自己的态度,有的领导脾气暴躁,常因一些小事大动肝火,甚至将个人情绪掺杂到工作中来,给下属强烈不安感。有的领导极其敏感,不经意的一件事就变成了“秋后算账”的把柄,不自觉得给人以如履薄冰之感。在目前“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是不行,行也不行”的考核体系中,领导的直观印象无疑是决定仕途“生死”的关键点,下属的一个动作、一句话语甚至是一个表情都要谨小慎微、战战兢兢,长此以往,领导的脸色就变成了一天的晴雨表,自己也变成了领导的奴隶,巨大的心理压抑感可想而知。

其实,公务员大可不必如此焦虑,应做到无私情有公心、无私念有大爱,党旗下庄严的承诺注定了干部神圣的责任感,群众的意志才是干部行动的指南针,不要因为领导的意志强压就放弃了最初梦想。进一步说,党需要的是胸襟坦白、豁达正派的干部,在选拔干部标准上也是以工作表现为主,从落马干部的忏悔录中可以看出,投机取巧,想在上级保护中需求温暖的人只会引火自焚。

找准自我定位、认清自我能力对于正确引导和舒缓心理压力也至关重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人才选拔、安置的原则,能力有限应该寻求适合自己的位置,能力认知和地位期待的巨大差距往往会导致越位期待,而思想的落空更会导致偏激的思想和自暴自弃的消极表现,甚至还会给不择手段提供生存空间。所以,及时认清自己,别过高的架空自己,踏踏实实、本本分分对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坏好事。

叔本华曾说过:“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而人总是在痛苦和无聊中挣扎。想想人生百年,为何不能放下匆匆的脚步,不去做那追名逐利的傀儡。权力姓公,是要为大众服务和使用的,它既不是满足私人欲望的工具,也不是牟取私人利益的武器,公务员要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它,不要以为攀上权力的阶梯就是步入人生的另一个境界,要淡泊从容、一心为公。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谢磊、赵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