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农村土改坚持“三条底线”是深得民心之举

郭俊奎

2014年12月03日11:5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习近平2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会议指出,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农村土改工作。(12月2日人民网)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中央会议再次提出农村土改要坚持“三条底线”,明确回答了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关切的土地性质、用途和自己今后生活如何保障等问题,真正让农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爱护。

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我党从土地革命时期起,就发动群众推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建国后,又通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国家公有制。这些改革早就给每一块土地打下了社会主义的深深烙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法再继续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只有再次深化农村土地改革。那就是进一步创新和激活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无论如何改革,我们还必须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因为这是我国农村经济制度的根本,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坚持农村土地公有制性质,就是坚持农村基本制度的“魂”,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魂”。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就是坚守13亿人口的“饭碗”。古语说:仓廪实、天下安。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首先就要守住耕地红线,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保住了耕地红线,才能保住我们的饭碗,才能把我国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耕地总面积虽然位居世界第四,但人均耕地不足1.2亩,不及世界人均的30%。因此,我们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必须进一步提高对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的认识,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积极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特别是要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把土地利用计划控制关,坚决杜绝建设项目用地未批先用的违法行为,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土地的合理利用。只有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土地供应闸门,才能坚守住耕地“红线”,才能保住13亿人的“饭碗”。

保证农民利益不受损就是要让农民尽享土地改革带来的红利。农村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最大的财产。农村土改只有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的利益不受损,让农民得到实惠,这个改革才算是成功的。因此,我们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必须把保证让农民享受到改革红利放在首位,还农民土地的真正权利,保证农民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等权利。特别是乡镇政府,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最大程度地分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带来的新成果,从而实现我国土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郭俊奎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