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铭佑
“中国品牌500强”“行业十大品牌”“中国质量前十”“中国十大品牌”……几乎每种商品都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品牌排行榜”。这些五花八门的“品牌排行榜”到底是谁评定的?又在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11月28日,人民日报)
随着品牌竞争的日益激烈,各种排行榜渐渐成为了众多品牌提高竞争力的手段之一。我们可能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当想要买什么准备货比三家的时候,却往往最终因为各种品牌商品五花八门的排行榜挑花了眼。
排行榜的设置原本一方面是为了以“排名效应”来激励商品提高自身质量,打出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消费者货比三家,择优购买。然而如今的各形各色、鱼龙混杂的排行榜非但不能起到原本积极的作用,反而让消费者陷入了纠结,将企业引向了“邪路”。
形形色色的“排行榜”大行其道,与企业的逐利心理有直接关系。一些企业认为,与提升质量、改进服务相比,“十大品牌”“最畅销产品”之类的“榜单式广告”宣传更容易吸引消费者眼球。一些所谓的协会组织、商业机构,迎合企业需求,炮制出五花八门的商品排行榜,实质上多数沦为企业竞价排名的“金钱游戏”,扰乱竞争秩序,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二者一拍即合,携手铸就了如今的排行榜乱象。
虽然针对目前商标评比过多、过滥、暗箱操作等问题,国家工商总局正在采取措施进行整治,并提出将制定“比较权威的商标品牌排行榜”。然而笔者看来,由政府部门包办的品牌评比,由于无法解决涉及的行业千差万别,市场环境瞬息万变,评选范围大,评选标准复杂等问题。依旧难以避免荣誉获得者在市场竞争中滥用品牌进行宣传,甚至利用获得的荣誉做幌子,实则偷工减料,生产名不副实的产品。
归根到底,品牌是靠实力和信誉积累而来的,是一种在市场竞争中自然形成、消费者口口相传的“软实力”。市场竞争是最公正的商标品牌评选方式,消费者是品牌排名的最佳评定人。政府部门要做的是保护竞争秩序,保证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地位,打击虚假宣传,驱逐假冒伪劣。至于市场中的哪些商品更具有品牌价值、消费者更青睐哪些品牌,这些应该交给市场来检验、决定。
我们应该相信,消费者会看中品牌的价值、知名度,但是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实用性。形形色色的“排行榜光环”固然可能会带来暂时的光辉,但随着时间流逝,最终只有经过市场竞争检验、消费者有口皆碑的品牌才能真正站在“实力榜”的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