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六尺巷”缘何成就千古美谈

陈谊军

2014年11月28日17: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1月18日晚间,中纪委监察部官网廉政文苑栏目发表《让人三尺又何妨?》一文,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专门介绍安徽桐城“六尺巷”。这一知名度并不是很高的古迹为何引起注视?源于11月15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造访此地。(据北京青年网11月20日报道)

“三尺地”可以引争执,也可以成美谈。安徽桐城“六尺巷”留下了朴素却感动人心的佳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一首诗成为这段佳话的最好注脚。最近,中纪委书记王岐山造访“六尺巷”,引起民众关注。从“六尺巷”缘何成就千古美谈思考从政为人,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点值得探究:

从政者,当以公为首。“六尺巷”的纠纷,其实就是我们常见的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而唯一不同的是,这样的纠纷牵涉的人有从政为官背景——当事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然而,这样的纠纷,我们看到被一首家诗轻易化解: 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写下了那首为我们熟知的诗,然后,双方都主动礼让,成就了“六尺巷”的美谈。这样的美谈其实也在传递一个信号:从政者,当以公为首,以理断事,莫为自身的家长里短所束缚,莫为私利而滥用权力。做到这些,常见的“亲情牌”、“同窗牌”、“老乡牌”等可乘机而入的“说情”歪风,就可有力刹住。

为人者,当以大度为先。诚然,从政者当先学会做人。“六尺巷”的美谈更是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度量道理。张英的度量,带动了邻居的度量,这说明,做人的度量问题也是一种正能量,是一种可以相互影响的作用力。做人,眼光放长远些,胸襟放开阔些,做大事者不为蝇头小利所困,就不会迷失良知与人性。算计着钻营谋利,图谋着个人是否所得多少,计划着索取利益几许等,必然会走向唯利是图之路,必然会利欲熏心,抱着如此狭隘的人生观做人,岂会有坦荡的胸襟,岂会有事业上的作为?

从政为人,当以声誉留传。张英礼让在先,后在邻居受感动相让,成就邻里之间的佳话,也成就一段官员及名望家族美谈。这样的美谈其教育意义深刻:积极的行为能够为后人留下良好的声誉,也会影响后人。“六尺巷”的声誉对于两个家庭是一笔财富,是最好的家风写照,对于我们整个社会而言,也是一笔财富。金银珠宝有价,精神影响无价。从政为人,我们缘何不深思一下: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礼让“三尺地”这样的小事做起,以身作则,以己为镜,以严治行,我们现在应该为自己、为后人留下什么样的精神财富,要将良好的声誉如何留传?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