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莫让“家庭暴力”再次被“沉默”

刘娜

2014年11月28日15:0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1月25日,千家万户关切的反家庭暴力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见稿)》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对家庭暴力行为,任何组织和公民有权劝阻、制止,或向公安机关报案。征求意见稿对家庭暴力进行了界定,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实施的身体、精神等方面的侵害。所称家庭成员包括配偶、父母、子女以及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11月26日 法制时报)

家庭是爱的温床,是安顿身心的避风港。但是有一部分人就在这最温暖的地方,遭受着最不该承受的创伤。家庭暴力伤害着受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印证了“伤害我们最深的人,可能就是我们身边朝夕相处的亲人。”

据调查数据显示,24.7%的女性遭受过来自配偶的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 33.5%的女童和52.9%的男童遭受过父亲和母亲的体罚,65岁以上老年人虐待发生率为13.3%。前几年,一部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展现了现代家庭暴力中令人震惊的极端扭曲变态的情状,深刻剖析并抨击了家庭暴力。

在传统观念和自身条件有限的影响下,很多家庭暴力受害者尽管受到了亲人的无情伤害,但不得不选择沉默。这不仅不能免受将来的伤害,还有可能使施暴者变本加厉,不利于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

近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见稿)》就试图打破被家暴的“沉默”,使受害者不再是“沉默的羔羊”,而是“披上法律铠甲的战士”。毋庸置疑,征求意见稿迈出了反家庭暴力工作的实质性步伐。

反家庭暴力入法,为家庭弱势成员撑起一片权益天空。但反对家庭暴力不能完全依靠立法。一方面,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加大对施暴者的惩罚力度和让受害者更有底气比写在纸上的法律条文更重要。另一方面,避免家暴的产生不仅需要法律的硬性规定,还需要道德的软性约束,只有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才能将家暴扼杀在“摇篮”中。

“家庭暴力并不是个人私事”,每一个人都有反对家庭暴力的权力。“沉默”已成为过去式,“反暴力法”和对家庭暴力“零容忍”的社会态度,必将消除家庭暴力滋生的土壤,使家庭重拾温情,将“暖暖的”根植于每一个家庭成员心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