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品丹
“我跟市长反映我们村委会副主任庄红林在村里围墙挡路,这么多天过去了,什么问题都没解决。”11月24日,江苏镇江丹徒区宝堰镇堰东村村民卞生林说,不仅如此,“庄红林还在我家门前堆放石砖、对我进行打击报复。”(11月25日光明网)
半个月前,镇江市长“面馆接访”引热议。市长此举是“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敢于“零距离”面对群众,这位亲自上阵的女市长够敞亮、也实在,有“主心骨”的劲儿。
不过,若对应着看,作风向下深入的同时,要做到实际工作向上攀。接访之日信誓旦旦的承诺,还是要用事实来说话。市长当日接访了60名群众,卞生林是其中之一,与市长有面对面“诉苦”的机会,按说他的诉求直接得到了“上达”。与此有“出入”的是,他所反映的那条村路仍旧泥泞不堪,违建也并没有拆除,那么,是接访当日的言之凿凿出了问题?
市长热线曾向卞生林反馈信息,称市里已经收到宝堰镇报送到市里的材料,违建的围墙已经被拆除,道路也已经修好。依事实来看,市长接访之后确实有后续督办,但是落实到镇里怎么就“走形变样”呢?
不难看出,还是“远程指挥”出现了问题。其一,镇里“打马虎眼”搞应付,是“懒政”,更是轻视“制度建设”。不少村干部心存侥幸,认为“天高皇帝远”,自己“称霸王”,欺上瞒下,让上级决策的“触角”失灵。其二,市里收到材料就轻信,没有后续的落实情况与监督,是制度建设的“网”有漏洞。“有前无后”不是“真作为”,查实情、出实招、干实事必须“从一而终”。其三,干群沟通渠道仍设“路障”。目前对此情况,镇里表示“正在调查”,市里电话“无人接听”,此举均与“市长接访”格格不入,因此,不畅通干群沟通渠道,“表面文章”做再足,终究沦为“摆官架”,更是在以“不作为”触碰干群关系“高压线”。
“面馆接访”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引子”,需要靠打破“人治”,坚持“法治”来“续后”,若不完善制度,只依靠一时一阵的“接访”来“打鸡血”却不见“真效”,如何让人民群众从“信访”走向“信法”?领导干部“身子向下”,不如心系下面群众,打通为民服务的渠道,否则,“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的作秀逃不过社会监督的“放大镜”,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