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
近日的反省让我顿悟:贪字拆开为两个字,一个是今,一个是贝。“贝”在古代汉语中释为金钱和贵重的物品。我理解,古人造这个“贪”字时,便是告诫世人,贪来的钱物只是今天一时的,而不是你永远所有的。这是四川省眉山市林业局局长封昌明的忏悔语。(2014年11月18日《检察日报》)
应该说,贪是祸的前兆,廉是福的源泉。在人生之路上,廉洁与正直、快乐相伴;贪婪与阴暗、悔恨相随。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常识。时下,有的党员干部是非不清、标准不明,做人无操守、干事没底线,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干,什么钱都敢拿,就是犯的这种“常识性”错误,最终走上了自毁的道路。
封昌明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忏悔中说道:还有几年我就可以退休了,如果没有触犯法律,凭着现有的待遇我可以很好地生活。但是这一切于我已成了不能。我后悔深陷贪欲陷阱不能自拔。收受的那些钱物,非但没有让我心生喜悦,反倒成了我秘不示人的思想包袱和精神枷锁,让我终日惶恐不安。在洪雅县当县委书记时,我经常用古人那句“仰畏天,俯畏民”来告诫干部和自勉,但我自己却没做好。在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诱引下,一失足成千古恨。凡贪必受罚,贪不得。身处囹圄的我就是明显的例证。
在笔者看来,贪婪是走向腐败的通行证;自律是坚持廉洁的安全阀。封昌明之所以没有拧紧“安全阀”,而领到“通行证”,关键还在于产生迷惘迟疑的观点,理想渺茫、信仰动摇、精神懈怠。从他的忏悔中我们可以看出:担任领导之初,他是兢兢业业工作、诚实本分做人,可随着资历的增长、职位的提高,面对种种诱惑不能坚持,让腐朽落后的东西在头脑中占了上风。特别是仕途上的不顺渐渐磨灭了他的志向,50多岁的他开始心态失衡,考虑退路,想多得点实惠,以便今后就像童话故事里的结尾一样:“从此过上了快乐、幸福的生活”。于是乎,心中的欲望像野草一样蔓延,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狂奔,最终“黄粱美梦”被打破,只能发出“贪来的钱物只是一时的”哀叹。
也正因如此,笔者认为,腐化堕落,起于一念之贪;滥用权力,源于一念之私。养过金鱼的人都知道,金鱼不能老喂,你给它多少食物,它都会吃下去,吃多了,必定会撑死。金鱼的本性就是贪婪,来者不拒。而金钱一旦变成人生的目标,灾难就要降临,因为人性中的贪婪就被彻底激发起来了,最终就会像金鱼一样被“撑死”,成为“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物证”。
所以,封昌明“贪来的钱物只是一时的”哀叹,足以在我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震撼。作为党的干部,任何时候都要洁身自好,干净干事,决不能因私欲碰“红线”,越“底线”,最后倒在“高压线”上。在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高压态势下,“不管什么人,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不管涉及多少人、影响范围有多广,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一查到底”早已不是一句空话。如果不能从“贪来的钱物只是一时的”哀叹中吸取教训,眼睛总是盯住金钱,心灵便会失去光芒,人生之路就会跑偏,后果与封昌明不会有什么两样。
相关专题 |
· 林伟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