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206万买编制”,怎么醉了?

薛家明

2014年11月19日16:0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有人说,现在找工作也要“拼爹”、“拼关系”。余杭的一位孙阿姨为了给儿子找个“铁饭碗”,不惜血本“拼钱”。结果呢,她被骗了206万。17日下午,把孙阿姨骗得很惨的姚某在杭州余杭区法院受审。姚某承认,自己没有能力安排“铁饭碗”。所谓打点关系的钱,全被他用掉了,其中八成用于买彩票,另外的用于包养小情人。(11月18日 《今日早报》)

当今时代,信息高度发达,资讯爆炸式传播。说实话,安排就业这种老掉牙的骗术,哪个人不是听得耳朵长茧子?又有几个人不掌握几套防骗技巧?可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骗子一个莫须有的入编承诺,居然还有人“愿者上钩”,被骗206万买编。让人不得不问,是骗术太逼真,还是群众太天真,抑或是另有蹊跷呢?

其实,在局外人看来,姚某的骗术并不高超。如今机关事业单位实行逢进必考,连一次形式上的考试都没组织,怎能说的过去?试想,若进人如此容易,还会有“萝卜招聘”么?退一步说,即便是姚某的关系真的硬到了可以“绕道进人”的地步。但在开工资之前,调档、签署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也是必选动作。孙阿姨曾是单位的出纳,不可能对此一窍不通。因此,花206万买编制,与其说是姚某骗术高,不如说是当事人醉了。

当事人孙阿姨为何如此容易“醉”了?无非是给儿子谋“铁饭碗”心切。特别是,当孩子在受过物业公司上班的“苦”后,杭州某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工作,就显得格外诱人。于是,从提供现金、购物卡、香烟,到隔三差五汇钱去“救”人,孙阿姨一步步深陷骗局。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倘若,之前没有成功的范例,孙阿姨能如此轻易的醉么?

事实上,骗子、掮客真假难辨,才是花206万买编制被骗的主因。想想看,倘若是托人办事,“办一起砸一起,办一次上当一次”,还会有人前赴后继的上当受骗么?因此,总结一些防骗技巧,提高群众的防骗意识固然有效,但不是治本之策。要整治骗子忽悠,必须先管住掮客横行。只有掮客滋生的土壤消失了,“花钱买编”才会随之消声灭迹。

“花钱买编”被骗,我们在哀其不争的同时,是否也该反思一下,如今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是否还有可被掮客钻的空子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